自学库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最可能是

来源: 自学库    发布:2023-08-30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548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正确答案:B。A.大肠埃希菌 B.肺炎球菌 C.病毒 D.结核分枝杆菌 E.溶血性链球菌 更多儿科主治的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栏目。

1. [单选题]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最可能是

A. 大肠埃希菌
B. 肺炎球菌(pneumococcus)
C. 病毒
D. 结核分枝杆菌
E. 溶血性链球菌


2. [单选题]下列哪种疾病不包括急性淋巴结肿大

A. 麻疹
B. 免疫球蛋白G重链病
C.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 血清病
E. 立克次体感染(rickettsia infections)


3. [单选题]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是哪一期

A. 胎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新生儿期
E. 学龄前期


4. [单选题]男婴,孕34周分娩出生,出生体重1300g,生后1天吸吮欠佳,睾丸未降,皮肤毳毛多。

A. 诊断为
B. 足月儿
C. 早产儿
D. 超低体重儿
E. 足月小样儿
F. 正常体重儿


5. [单选题]

B.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被豚鼠肾部分吸附,牛红细胞完全吸附 C.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被豚鼠肾完全吸附,牛红细胞部分吸附 D.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分别被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完全吸附 E.嗜异性抗体1:32 正常人可有 正确答案:CC。嗜异性凝集反应又称Paul-Bun- nell反应。临床上常用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参考。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清中出现一种抗体,可使异种动物如绵羊、马等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此抗体即称嗜异性抗体。正常人血清中也有一种嗜异性抗体称Forssman抗体,可被豚鼠肾完全吸收或被牛红细胞部分吸收;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部分吸收和牛红细胞完全吸收,血清病患者血中抗体可被两者完全吸收。嗜异性凝集素效价从1:50~1:224均具有临床价值,一般认为其效价在1:80以上具诊断价值。

A.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分别被牛红细胞和豚鼠肾部分吸附B.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被豚鼠肾部分吸附,牛红细胞完全吸附
B.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被豚鼠肾完全吸附,牛红细胞部分吸附
C.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分别被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完全吸附
D. 嗜异性抗体1:32
E. 正常人可有


6.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猩红热的临床特点

A. 咽炎或扁桃体炎
B. 杨梅舌
C. 粟粒样丘疹伴疹间皮肤充血
D. 口周苍白区
E. 疹退后有脱屑伴色素沉着


7. [单选题]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最常见于 ( )

A. 母亲:A型;新生儿:B型
B. 母亲:B型;新生儿:A型
C. 母亲:O型;新生儿:A型或B型
D. 母亲:AB型;新生儿:A型或B型
E. 母亲:A型;新生儿:A型


8. [单选题]男婴,生后5天,近2天少吃、少哭、少动。查体:体温37.5℃,呼吸50次/分,精神萎靡,皮肤中度黄染,心肺无明显异常,腹稍胀,肝脏肋下2cm,脾脏肋下刚及,拥抱反射不完全,已抽血培养。下一步检查应首选

A. 腰椎穿刺、脑脊液生化及培养
B. 头颅CT
C. 胸部X线摄片
D. 血胆红素(hemobilirubin)测定
E. 血常规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knowledge/4038vd.html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