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库

患儿,2岁,因智力低下、不能行走来诊,查体:头大,表情呆滞,面色苍

来源: 自学库    发布:2023-10-20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917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正确答案:E。A.血清T4、T3 B.染色体 C.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D.骨骼X线摄片 E.血清TSH、T4测定 更多儿科主治的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栏目。

1. [单选题]患儿,2岁,因智力低下、不能行走来诊,查体:头大,表情呆滞,面色苍黄,身长69cm,体重9kg,前囟未闭,腹胀,脐疝。此患儿确诊需要做下列哪项检查

A. 血清T4、T3
B. 染色体
C.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D. 骨骼X线摄片
E. 血清TSH、T4测定


2. [单选题]过敏性紫癜为全身性毛细血管炎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补体C3、IgA和纤维蛋白沉积
B. 胶原纤维肿胀和坏死
C. IgG类免疫复合物沉积
D. 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E. 中性粒细胞浸润


3. [单选题]

B.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被豚鼠肾部分吸附,牛红细胞完全吸附 C.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被豚鼠肾完全吸附,牛红细胞部分吸附 D.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分别被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完全吸附 E.嗜异性抗体1:32 正常人可有 正确答案:CC。嗜异性凝集反应又称Paul-Bun- nell反应。临床上常用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参考。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清中出现一种抗体,可使异种动物如绵羊、马等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此抗体即称嗜异性抗体。正常人血清中也有一种嗜异性抗体称Forssman抗体,可被豚鼠肾完全吸收或被牛红细胞部分吸收;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部分吸收和牛红细胞完全吸收,血清病患者血中抗体可被两者完全吸收。嗜异性凝集素效价从1:50~1:224均具有临床价值,一般认为其效价在1:80以上具诊断价值。

A.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分别被牛红细胞和豚鼠肾部分吸附B.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被豚鼠肾部分吸附,牛红细胞完全吸附
B.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被豚鼠肾完全吸附,牛红细胞部分吸附
C. 嗜异性抗体阳性,可分别被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完全吸附
D. 嗜异性抗体1:32
E. 正常人可有


4. [单选题]1岁患儿,生后牛奶喂养,未加辅食,晒太阳(bask)少,平日易腹泻。体检:发育营养中等,无特殊外貌,有肋骨串珠及郝氏沟,轻度鸡胸,化验血钙2.0mmol/L,血磷1.0mmol/L,碱性磷酸酶高。

A. 该患儿最可能出现的检查异常为
B. X线片长骨短粗和弯曲
C. 甲状旁腺素下降
D. 智商明显下降
E. 尿磷排出明显减少
F. 25(OH)D3下降


5. [单选题]男孩10岁,脊髓压迫症的改变是

A. 脑脊液无色,白细胞数5×106/L,蛋白0.4G/L
B. 脑脊液黄色,白细胞数50×106/L,蛋白17G/L
C. 脑脊液浑浊,白细胞数200×106/L,蛋白1G/L
D. 脑脊液红色,白细胞数500×106/L,蛋白3G/L
E. 脑脊液无色,白细胞数10×106/L,蛋白1G/L


6. [单选题]如果要拍摄X线片,下列部位哪一处为首先选择

A. 头部
B. 膝关节
C. 腕及手部
D. 足
E. 肩关节


7. [单选题]患儿,9岁,男,低热、头痛、恶心、间断呕吐1周,偶视物不清,生长发育差,血压160/100mmHg,血钠137mmol/L。2小时前突然呈大发作(grand mal)样惊厥1次,此后烦躁与嗜睡交替。首先应考虑

A. 水、电解质紊乱
B. 病毒性脑炎
C. 中毒性脑病
D. 高血压脑病
E. 颅内出血


8. [多选题]出生时脐带结扎后新生儿循环的变化

A. 肺循环压力和阻力降低
B. 血压下降
C. 动脉导管分流逐渐停止
D. 心率增快
E. 卵圆孔关闭


9. [单选题](33~35题共用题干)

A. 2个月男婴,正常分娩,母乳喂养。生后经常腹泻。近2天出现4次,突然两眼斜视,四肢呈阵挛性抽搐伴有发绀,经7~10分钟后,抽搐停止。体温正常,面及口唇色白。
B. 他可能的诊断是
C. 中毒性脑病
D. 晚发性维生素K1缺乏症
E. 癫痫
F. 化脓性脑膜炎
G. 脑血管畸形


10. [单选题]10个月男婴,人工喂养(为羊乳6个月后加米糊,但未加肉类),面色苍白3个月,近1周嗜睡,食欲差。查体:虚胖,头发稀疏、微黄,面色苍黄,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0.5cm,脾未触及。

A. 诊断首选检查是
B. 血常规+红细胞形态
C. 血红蛋白电泳
D. 骨髓穿刺
E. 血清铁蛋白
F. 肝肾功能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knowledge/rjrn6w.html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