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正确答案:C。A.注意抽样方法 B.减少抽样误差 C.样本越大越好 D.杜绝重复、遗漏 E.限制调查范围 更多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资料及答案解析请访问志学网卫生职称考试栏目。
1. [单选题]在流行病学的抽样研究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注意抽样方法
B. 减少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C. 样本越大越好
D. 杜绝重复、遗漏
E. 限制调查范围
2. [单选题]关于IFN-γ的生物学活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刺激抗原呈递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
B. 活化巨噬细胞
C. 抑制NK细胞,下调NK细胞杀伤能力
D. 增强CTL的活性
E. 抑制IL-4诱导的B细胞增殖和IgE的生成
3. [单选题]《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为
A. 鼠疫
B. 黄热病
C. 狂犬病
D. 流行性感冒
E. 水痘
4. [单选题]男,56岁,突然头晕,呕吐8小时。体检:两眼向右水平震颤,指鼻和跟膝胫右侧不稳,颈轻度抵抗。血压20/12kPa。临床诊断为
A. 右大脑基底节区出血
B. 左大脑基底节区出血
C. 右小脑半球出血
D. 左小脑半球出血
E. 蛛网膜下腔出血
5. [单选题]酒精可引起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氯乙烯可引起微粒体脂质过氧化(microsomal lipid peroxidation),当二者联合作用于机体时,作用类型为
A. 独立作用(反应相加)
B. 相加作用(剂量相加)
C. 拮抗作用
D. 协同作用
E. 增强作用
6. [单选题]劳动强度过大,工作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姿势不良,劳动工具不合适,精神方面或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紧张,这样一些有害因素可统称为
A. 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
B. 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
C.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D.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E.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7. [单选题]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组原因未明的脑炎,散发于全国各地区,受累人数超过2万,1976年被命名为"散发性脑炎"。病前相关事件暴露率:服咪唑类驱虫药47.2%,病毒感染22.8%,毒物接触5.7%,精神刺激4.9%。针对该初步分析结果,正确的说法是
A. 驱虫药、病毒感染、毒物接触和精神刺激是散发性脑炎的充分病因组
B. 不能获得病因线索,因为没有一种因素是所有患者共有的
C. 可以获得病因结论,因为服咪唑类驱虫的暴露率最高,所以服咪唑类驱虫药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
D. 提示服咪唑类驱虫药可能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但还需要分析性研究加以验证
E. "散发性脑炎"与精神刺激无关
8. [单选题]意识障碍是指
A. 昏迷状态
B. 昏睡状态
C. 兴高采烈(above hisself)
D. 哭笑无常
E. 影响大脑功能活动的疾病引起的意识改变
9. [单选题]下列哪项因素与个体对毒物的敏感性有关
A. 剂量、浓度和作用时间
B. 毒物本身理化特性
C. 毒物的联合作用
D. 人体遗传特性
E. 酶的特性
10. [单选题]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 细菌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rickettsia)
E.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