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生脉胶囊
A
题目:某女,80岁,半月来心悸气短,脉微自汗。证属气阴两亏,宜选用的成药是( )。
解析:生脉胶囊的功能为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主治: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不良反应的引发因素有
辨证不准
用量过大
个体差异
质量因素
人为因素
解析: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品种混乱:有些人不辨真伪,误将混淆品种作正品使用,引发中毒。如有的地区将有毒的香加皮作五加皮入药,导致中毒。2、误服毒药:有些人迷信传说和文献错载,误服有毒中药,致使中毒。如有人误信马钱子能避孕,取七粒捣碎服,遂致中毒死亡。3、用量过大: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不必严格控制剂量,在求愈心切的心理支配下,盲目加大用量,导致中毒。如有人过量服用人参或大面积涂敷斑蝥而致中毒死亡。4、炮制失度:有些有毒药生用毒大,炮制后毒减。若炮制失度,毒性不减,即可引发中毒。如有人服用含有炮制失度的草乌制剂而致中毒。5、剂型失宜:有些药物在服用时对剂型有一定要求,违则中毒。如砒石不能作酒剂,违之则毙命。6、疗程过长: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长期使用有毒的中药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7、配伍不当:中成药组方不合理、中药汤剂配伍不合理、中西药联用不合理等,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8、管理不善:有些单位对剧毒药管理不善,造成药物混杂,或错发毒药,遂致中毒。如有人在调剂时,误将砒石当花蕊石等发给患者,造成中毒身亡。9、辨证不准:临床因辨证失准,寒热错投,攻补倒置,导致不良反应的案例时有发生。如明为脾虚泄泻,反用大剂黄连,致使溏泄加重;虽为血虚,但兼便溏,仍投大剂当归,致使溏泄不已。10、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差异,各个体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相异,乃至高度敏感,也常引起不良反应。如白芍、熟地、牡蛎,本为无毒之品,常人服之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但有个别患者服后引起过敏,临床时有报道。11、离经悖法:无论是应用单味中药,还是复方中药及中成药,都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就会引发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如近年有人将张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按原方原量制成颗粒剂,用于临床治疗肝炎和肺炎,由于用药时不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而是依据西医药理论为指导、以药理研究结果为基础,结果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等。故此题应选ABCDE。
[多选题]片剂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有
松片
黏冲
崩解迟缓
重量差异超限
裂片
解析:本题考点是片剂的质量问题。片剂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可能发生松片、黏冲、崩解迟缓、重量差异超限等质量问题,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对症处理解决。所以选择ABCDE。
[单选题]使用麻醉药品的医务人员必须是
本单位执业医师,并经考核能正确使用麻醉药品
解析:使用麻醉药品的医务人员必须是本单位执业医师,并经考核能正确使用麻醉药品。故选C。
[单选题]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阳病治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被称为“阳病治阴”。
[单选题]剂量在0.001~0.01g的毒性药物宜配制成
100倍散
解析:本组题考查毒性药物制成散剂的方法。制备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剂量在0.01~0.1g时可配成10倍散(即9份稀释剂与1份药物混合),剂量在0.001~0.01g时可配成100倍散,剂量在0.001g以下则可配成1000倍散。
[单选题]养血荣筋丸除养血荣筋外,又能
祛风通络
解析:本题考查养血荣筋丸的功能。养血荣筋丸:养血荣筋,祛风通络。
[单选题]既能消食,又能活血的药物是
山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消食药的功效。山楂的功效是消食化积,活血散瘀;麦芽的功效是消食和中,回乳疏肝;莱菔子的功效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的功效是消食健胃,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0dm57n.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