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去除坏死组织,同时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
C
题目: 患者男,39岁,因“Ⅲ度热烧伤(10%)后10天,创面溶痂,有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创缘炎症反应”来诊。查体:体温39℃,伴有寒战。实验室检查: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痂下组织细菌计数>105 cfu/g,血培养(-)。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洗肉水样血便,带特殊腥味,这是下列哪种疾病的大便性状?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PICCO的相对禁忌证的是
严重的ARDS
[单选题]患者男性,48岁,因"多发伤1天"入院,拟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该患者每天合适的能量摄入是
20~30kcal/kg
解析:目前推荐对危重患者每天合适的能量摄入是20~30kcal/kg。
[单选题]下列穴位中,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的是( )
外关
[单选题]休克抑制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
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后的小静脉处在收缩期
解析:休克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具体表现为:①微循环收缩期:由于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外周血管包括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血液经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路回流心脏,代偿性增加生命器官的供血,而真毛细血管网血流大大减少,使全身大多数的组织缺氧;②微循环扩张期:由于组织细胞缺氧,乳酸增多,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麻痹扩张,而小静脉仍处收缩状态,真毛细血管网瘀血,静脉压增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流缓慢;③微循环衰竭期:随着血流缓慢和酸中毒加重,毛细血管内血液黏稠度不断增加,血细胞和血小板凝集,微血栓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过程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广泛出血。
[多选题]痰饮的致病特点是( )
阻滞气血运行
影响津液代谢
易扰乱神明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单选题]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过程学术争鸣的时期是( )
宋、金、元
[单选题]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为
以上都是
解析: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包括:①消化吸收障碍,如腹泻;②胃肠道动力障碍,如腹胀、肠鸣音减弱;③肠黏膜屏障损伤,如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肠源性感染等;④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
[单选题]诊断静脉血栓的首选客观检查方法是
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0m7zpl.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