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染色顺序为结晶紫→95%乙醇→碘液→稀释复红

B

题目:关于革兰染色,叙述错误的是

解析:革兰染色法的原理:用初染剂甲紫进行初染,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复染剂(如番红)复染。经此方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深紫色的细菌为革兰阳性菌;如果细胞中初染剂被脱色剂洗脱而使细菌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该菌属于革兰阴性菌。因此,革兰染色,可鉴别细菌也可指导选择抗菌药物。综合分析,本题B选项不正确,故选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可判断为早期胃癌的是
  • 病灶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

  • 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要求考生掌握胃壁的解剖及胃癌病理解剖知识。解剖学上将胃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早期胃癌是指病灶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 [单选题]不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 中性粒细胞

  • 解析:1.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细胞,胞浆含有嗜碱性颗粒,能释放或介导合成大致相同的活性介质,如组织胺、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缓激肽等。此二类细胞来源于髓样干细胞前体。其细胞表面均具有高亲和力的IgEFc受体,能与IgEFc段牢固结合。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淋巴组织、子宫、膀胱、以及消化道粘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微血管周围和内脏器官的包膜中,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液中。2.嗜酸性粒细胞一般认为嗜酸性粒细胞在Ⅰ型超敏反应中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在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中,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可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sinophillchemotacticfactorofanaphylaxis,ECF-A),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局部聚集。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组织胺酶灭活组织胺,释放芳基硫酸酯酶灭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同时也可直接吞噬和破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出的颗粒,从而下调Ⅰ型超敏反应。来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被某些细胞因子,如IL-3、IL-5、GM-CSF或PAF活化后,亦可表达高亲和力的IgEFc受体,引发脱颗粒,参与Ⅰ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形成和维持。

  • [单选题]创伤性休克早期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类型是
  • 代谢性酸中毒

  • 解析:休克时,有氧氧化减弱、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成显著增多,这些都是引起酸中毒的主要原因,由于乳酸根属于阴离子隙(AG)的一部分,故休克时常出现AG升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0n7z6n.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正高) 职业卫生(副高) 风湿病(副高) 整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4) 消毒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5) 辽宁初级药士 住院医师规培(精神科) 口腔医师定期考核 公卫执业医师 放射医学(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