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尺骨鹰嘴

A

题目:肱三头肌的止点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颈椎的正常运动范围是
  • 前屈35°~45°,后仰35°~50°,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 [多选题]在病理生理学上来看,纤维肌痛()
  • 中枢神经系统对感官信息的异常处理

    对于客观生理和生物异常识别

    患者在丘脑核和其他大脑处理疼痛的结构表现出异常低的区域脑血流量,与脑脊液P物质水平呈负相关

    显示异常的脊髓结构

  • 解析:纤维肌痛患者,CT显示异常低脑血流量在丘脑核,尾状核的左、右头和皮质与脑脊液P物质水平饱和是在脊髓神经元的兴奋性,依赖于频率的增加,由电气刺激传入C纤维诱发,谷氨酸和速激肽受体需要产生饱和,因此这两种受体类型之间的一个积极的调制已建议。无论参与其发生的机制,饱和已被解释为在伤害性信息到达连接的C纤维外周伤害性感受器脊髓放大系统,这可能反映了生理系统的激活在脊髓的传入伤害性动力强烈或持续弹幕后。另一方面,饱和,中枢敏化及痛觉过敏是不相同的现象,尽管他们可能有共同的特性。纤维肌痛综合征脊髓饱和异常,身体上的创伤或发热可能暂时与纤维肌痛发病在60%。

  • [单选题]男性,19岁,右股骨下端疼痛3个月,夜间尤甚。查体:右股骨下端偏内侧限局性隆起,皮温略高,皮肤浅静脉怒张,明显压痛,膝关节运动受限。X片,股骨下端溶骨性骨破坏,可见Codman三角。诊断是(  )。
  • 骨肉瘤


  • [单选题]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把疼痛定义为,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组织损伤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学机制导致伤害感受或者最终导致疼痛。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伤害刺激信号都被当做是疼痛,也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产生于伤害感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windup是指存在于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种机制,即重复的伤害性刺激有缓慢的时间累积效应,最终导致疼痛增强

  • 解析:A.主要有两种疼痛受体被伤害刺激激活,包括由快痛觉传入A-δ纤维传导的低阈值伤害感受器和由慢痛觉传入C纤维传导(无髓鞘的)的高阈值伤害感受器,脊髓背角中,有脊髓神经元突触的疼痛纤维通过突触递质传导。 B.很多神经递质(谷氨酸盐和P物质)能够通过脊髓传导的上行通路(丘脑,前扣带皮质,岛叶皮质和躯体感觉皮质)调节突触后反应。 C.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是指重复多次的有害刺激会导致适用(反应减少)或敏感(反应增加)。对脊髓背角神经元进行重复多次的持续有害刺激能随之导致神经反应能力强化或中枢敏感化,神经可塑性和随后的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包括化学,电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功能改变,这些改变能使对疼痛刺激反应夸大(痛觉过敏),无害刺激即引起痛觉(触诱发痛)和引发涉及多个脊椎部位的牵涉痛和痛觉过敏。到目前为止,脊髓敏感化或超兴奋性的具体机制仍不是很清楚,但有些影响因素已被提出了。 D.终结(windup)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机制,重复的伤害性刺激导致人们逐渐感觉到更大的痛苦,1965年,动物实验第一次揭露了重复刺激C纤维能使脊髓的二级神经元的电流逐渐增加。这种脊髓疼痛放大的机制与慢痛或终结(windup)的短暂刺激有关,慢痛是一种更迟钝的、与慢性疼痛阶段紧密相关的疼痛,主要通过无髓鞘的C纤维传导至背角感觉神经元,在C纤维传入刺激时,二级神经元的NMDA受体被激活,导致钙进入背角神经元,从而使NO突触被激活,生成NO。NO能影响伤害感受器终端以及提高突出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肽(尤其是P物质)能力,从而导致痛觉过敏和中枢敏感化。 E.P物质是一种重要的伤害感受性神经递质,能降低突触的兴奋性阈值,导致平时沉默的棘突间突触的活跃以及二级脊神经元的敏感化,并且P物质能在脊髓中远距离的传播,沿着最初的输入轨迹激活脊髓背角神经元,使感受野扩大及肌梭感受到非感受伤害性传入冲动。

  • [单选题]下列哪一疾病的上腹痛可采取左侧卧位而缓解?(  )
  • 胃黏膜脱垂症


  • [单选题]对完全性骨折移位,下述错误的是
  • 成圆畸形:几个骨折段的轴线围成一个近似圆形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0nd928.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口腔修复学(正高) 病案信息技术(正高) 整形外科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副高) 超声医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副高)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69)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代码:105) 广东药学专业初级 护理学专业知识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