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午后或入夜低热,伴有五心烦热者,其病机为
正确答案 :A
阴虚
[单选题]下列关于精气学说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E
精气学说与中医整体观念无直接关系
[单选题]以下哪种治法符合“用热远热”的原则
正确答案 :E
炎热季节慎用热药
[单选题]治疗高热的主穴,除十二井穴外,还包括
正确答案 :A
大椎、曲池、合谷
解析:高热
【辨证】
主症 体温升高,超过39℃。
兼见高热恶寒,咽干,头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咳嗽,痰黄而稠,咽干,口渴,脉数,为肺热证;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脉洪数,为热在气分;高热夜甚,斑疹隐隐,吐血、便血或衄血,舌绛心烦,甚则出现神昏谵语,抽搐,为热入营血。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
主穴 大椎 曲池 合谷 十二井 十宣配穴 风热加鱼际、外关;肺热加尺泽;气分热盛加内庭;热入营血加内关、血海;抽搐加太冲;神昏加水沟、内关。
操作 毫针泻法。大椎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耳尖、耳背静脉、肾上腺、神门。耳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毫针刺,强刺激。
(2)刮痧法 选脊柱两侧和背俞穴,用特制刮痧板或瓷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脊柱两侧和背俞穴,刮至皮肤红紫色为度。
[单选题]针灸治疗扭伤选取的腧穴属于
正确答案 :B
局部或邻近取穴
解析:扭伤
【病因病机】
多由剧烈运动或负重持重时姿势不当,或不慎跌仆、牵拉和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某一部位的皮肉筋脉受损,以致经络不通,经气运行受阻,瘀血壅滞局部而成。
【辨证】
主症 扭伤部位疼痛,关节活动不利或不能,继则出现肿胀,伤处肌肤发红或青紫。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瘀消肿,舒筋通络。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主穴 腰部:阿是穴 肾俞 腰痛点(奇穴) 委中
踝部:阿是穴 申脉 丘墟 解溪
膝部:阿是穴 膝眼 膝阳关 梁丘
肩部:阿是穴 肩髃 肩髎肩贞
肘部:阿是穴 曲池 小海 天井
腕部:阿是穴 阳溪 阳池 阳谷
髋部:阿是穴 环跳 秩边 承扶
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陈旧性损伤可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取相应扭伤部位、神门,毫针刺,中强度刺激,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单选题]西医学认为拔罐疗法能够引起体内的生物学效应,以下哪种功能是拔罐疗法不能达到的
正确答案 :D
增强骨骼强度
解析: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1)留罐法:又称坐罐法,为最常见的吸拔形式。是指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留罐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走罐法:又称为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擦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本法常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和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肌肉松弛的部位,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实证、热证,瘀血证,如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单选题]腧穴大体上可分为三类,这三类包括
正确答案 :B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解析:腧穴的主治特点(即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 :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的和最基本的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
2.远治作用 :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有远治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部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证,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规律的反映。
3.特殊作用 :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所谓双向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尾炎等。
[单选题]下列选项,关于外感头痛治则,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E
祛风通络止痛
解析:外感头痛
治法 祛风通络,散邪止痛。以督脉及手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 太阳 风池 列缺
配穴 风寒头痛加风门、合谷;风热头痛加大椎、鱼际;风湿头痛加偏历、阴陵泉。
[单选题]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的穴位是
正确答案 :C
阳陵泉
解析:阳陵泉 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1~1.5寸。
[单选题]既能治疗崩漏,又能治疗疝气的穴位是
正确答案 :B
大敦
解析:大敦 井穴
定位 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 ①疝气,少腹痛;②遗尿、癃闭、五淋、尿血等泌尿系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缩、阴中痛、阴挺等月经病及前阴病证;④癫痫,善寐。
操作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1n95dv.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