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

C

题目:患者,19岁,咽痛、咳嗽、发热38.6℃,5天后好转,2周后出现四肢末端麻木、无力,渐加重,于第3日四肢呈完全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呼吸困难,双眼闭不严,面无表情,构音障碍,不能吞咽。首先应想到的诊断是

解析: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多数患者病前1-4周可追溯到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疫苗接种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肢体对称性驰缓性瘫痪,通常自双下肢开始,近端常较远端明显,多于数日至2周达到高峰。病情危重者在1-2日内迅速加重,出现四肢完全性瘫、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危及生命。故选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当病人对医生所实施的诊治手段有质疑时,医生必须详细介绍,在病人愿意时才能继续进行,这属于患者的
  • 知情同意权

  • 解析:知情同意权是指病人有权知晓自己的病情,并可以对医务人员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决定取舍的权利。即患者对于自己的疾病、健康状况、接受检查项目、实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目的和治疗的后果、危害性等享有详细了解并被真实告知的权利,并对此做出同意或者拒绝的权利。故选C。

  • [单选题]女,52岁。肝炎肝硬化10年,近3个月腹围明显增大,1周来少尿,无腹痛、发热。查体:腹部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血肌酐130μmol/L,AFP正常。最可能的并发症是
  • 肝肾综合征

  • 解析:患者肝硬化出现腹水,血肌酐提示肾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少尿、氮质血症,可诊断为肝肾综合征。

  • [单选题]应用大量环磷酰胺间歇静脉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作用是
  • 防止肾纤维化与肾功能恶化

  • 解析:活动程度较重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加用环磷酰胺间歇静脉冲击治疗可防止肾纤维化与肾功能恶化,显著减少肾衰竭的发生,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减少复发以及激素的用量。因此选B。

  • [单选题]受检者端坐位,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受检者左屈曲肘部,并用左前臂托住受检者的前臂,将左手拇指按在受检者肘部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检查者的左手拇指,正常反应为关节快速屈曲,此反射为
  • 肱二头肌反射

  • 解析:肱二头肌反射即患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因此选E。肱三头肌反射即患者外展前臂,半屈肘关节,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其前臂,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可使肱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伸展。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故D错误。

  • [单选题]男婴,9个月。3天来腹泻,6-8次/日,为黄色水样便,呕吐3-5次/日,为胃内容物,尿量减少,哭时少泪。查体:精神萎靡,口唇干燥,呼吸略深长,皮肤弹性差,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血钠132mmol/L,最可能得诊断是
  • 中度低渗性脱水

  • 解析:依题意,本题考的是低渗性脱水的病因及分度。低渗性脱水常见原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腹泻、呕吐、消化道瘘、肠梗阻等,钠随消化液大量丧失;大创面渗液,如烧伤、手术后广泛渗液丧失;肾脏排出水和钠过多,长期使用利尿剂,抑制肾小管再吸收钠。根据缺钠程度,临床将低渗性缺水分为三度:轻度缺钠:患者有疲乏感,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血清钠在135mmol/L以下,尿中钠减少。中度缺钠:除上述症状外,常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视力模糊,尿量少。血清钠在130mmol/L左右以下。重度缺钠:病人神志不清、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血清钠在120mmol/L左右以下。该患儿精神萎靡、呼吸略深长、血钠132mmol/L,因此诊断为中度低渗性缺水。

  • [单选题]某患者,女,68岁,已被诊断为胃癌,既想做手术切除病灶恢复健康,又怕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影响消化功能,于是犹豫不决,非常矛盾。这属于心理的
  • 趋避冲突

  • 解析:趋避冲突:指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相矛盾的动机,既向往得到它,又想避开它,如好吃糖的人既想吃它,又怕引起肥胖。

  • [单选题]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是
  • 血尿


  • [单选题](2012)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希恩(Sheehan)综合征最早出现的表现是
  • 无乳汁分泌

  • 解析: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最敏感的是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其后影响促甲状腺激素和促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生育期,闭经可发生在产后3个月~32年,经产妇多于初产妇。因垂体前叶病变所造成的各种激素分泌减少,无乳汁分泌。

  • [单选题]有一名颅内压增高病人,持续颅内压增高导致病理生理紊乱,但应除外
  • 早期血压下降,脉搏变快,呼吸增快

  • 解析:答案选E   颅内压增高对脑血液循环的改变可分为4期。 第一期:相当于颅内压增高的初期,亦称为无变化期。在此期中,呼吸、血压、脉搏、脑电波等各种生理活动都没有明显改变,脑血流量基本可以维持。 第二期:脑血流量减低期,在此期内血脑屏障开始发生障碍,脑水肿的症状逐渐明显,颅内压继续升高,脑血流量开始减低。第三期:血压增高期,此期由于颅内压持续性增高,出现呼吸节律不整,脉搏变慢;同时血压上升,出现血管加压反应,脑血流量明显减低,血脑屏障严重破坏,脑水肿严重,颅内压更加增高。 第四期:如果此期内颅内压增高仍未解除,或继续增高时,血压也继续上升,最终导致脑血液循环停止,心律紊乱,血压波动不稳,以后,血压下降,呼吸、心跳停止。由此我们不难看出E选项是错误的。   颅内压增高引起缺血、胃肠功能紊乱、消化道出血。   颅脑损伤后早期会出现胃肠道功能的改变。急性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是严重应激所致 的消化道并发症,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浅表糜烂和溃疡形成。临床上,颅脑外伤和脑血管病变是最强烈的应激情况之一,因而并发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较为常见。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1v27nq.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正高) 中医耳鼻喉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7) 超声波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8) 儿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2) 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麻醉科) 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药学(士) 医学检验(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