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全世界均多见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在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 绝大多数病例病变位于胃和十二指肠 胃溃疡的发病高峰比十二指肠溃疡约迟10年

ABCDE

题目:关于消化性溃疡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 )

解析: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多发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但DU多见于青壮年,GU多见于中老年,前者发病高峰一般比后者早10-20年,DU和GU均好发于男性,DU比GU多见。故选:ABCDE。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足少阳胆经作为阳经循行于( )
  • 身侧边


  • [单选题]下列不属四君子汤组成的药物是( )
  • 黄芪


  • [多选题]属清热剂的方剂是( )
  • 白虎汤

    犀角地黄汤

    白头翁汤

    龙胆泻肝汤


  • [多选题]放射性胃肠道损伤的可能发病机制是
  • 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

    肠黏膜下小动脉受损

    肠壁组织受损

    胶原再合成受抑制

    肠道细菌的侵入

  • 解析:1.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这些细胞在分化后失去分裂的能力并逐步移向肠粘膜表面。放射线抑制这些细胞的增殖,使肠粘膜发生特征性的急性病变。2. 肠粘膜下小动脉受后小动脉的内皮细胞以放射线很敏感。大剂量放射治疗使细胞肿胀、增生、纤维样变性,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因此产生肠壁缺血和粘膜糜烂、溃疡。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病损进一步发展。3.肠壁组织受损。肠壁组织经广泛持续照射后引起水肿,肠壁各层均有纤维母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呈透明样变化,最后导致纤维化、肠管狭窄、粘膜面扭曲和断理解,因此放射线产生的肠道改变可从可逆性粘膜结构改变直至慢性纤维增厚,伴有溃疡的肠管,甚至引起肠梗阻。故ABCDE正确。

  • [多选题]属于容积性泻药的有( )
  • 欧车前

    聚卡波非钙

    麦麸

  • 解析:容积性泻药是指不被肠壁吸收,通过吸收肠管内水分后膨胀,从而增加大便量,扩张肠道容积,刺激肠蠕动,引起排便反射,进而起到缓解便秘症状的一类药物。包括欧车前、聚卡波非钙,粗加工的麸皮也是很好的容积性泻药。

  • [多选题]肠结核溃疡的特点是 ( )
  • 溃疡边缘不规则,呈鼠咬状

    溃疡可深达肌层或浆膜层

    溃疡可发生慢性穿孔,形成腹腔内包裹性脓肿或肠瘘


  • [多选题]胃泌素的主要作用
  • 兴奋壁细胞分泌胃酸

    兴奋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加

    促进胃排空

  • 解析:食物入胃后,经1/2-1小时,可引起大量的胃液分泌,持续时间较长。实验证明,这是由于食物的机械刺激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等化学刺激作用于幽门部黏膜,通过局部神经丛的反射作用,使该处的G细胞分泌一种特殊的激素——胃泌素,它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胃,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十二指肠上段的黏膜也能产生胃泌素。胃泌素具有多种生理作用。主要是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但也在较小的程度上刺激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因此是实现胃液分泌的体液调节的重要一环。此外,胃泌素还能刺激胰液和胆汁分泌,使胃运动增强、食管括约肌收缩和回盲部括约肌舒张,能减少小肠对水电解质及葡萄糖的吸收,以及促进胰岛素的释放等作用。胃泌素和迷走神经之间还具有相互加强的作用。

  • [多选题]下列哪些因素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
  • 黄曲霉污染的食物

    坏死后肝硬化

    华支睾吸虫胆道感染

    肝细胞不典型增生

    病毒性肝炎

  • 解析: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②食物及饮水长期进食霉变食物(粮食受黄曲霉毒素污染)或含亚硝胺食物等都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③毒物与寄生虫:血吸虫感染易导致肝癌;④遗传因素 。故全选。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1zr4jn.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相关科目: 全科医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 重症医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代码:352) 口腔颌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55) 营养(师)(代码:210) 广东省药学专业初级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