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拔发法
A
题目:下列外治法,可用于治疗白秃疮、肥疮的是
解析:剪发后每天以0.5%明矾水或热肥皂水洗头,然后在病灶处敷药,敷药宜厚,可用5%硫黄软膏或雄黄膏,用薄膜盖上,包扎或带帽固定。每天如上法换药一次。敷药一周病发比较松动时,用镊子将病发连根拔除,争取在3天内拔完。拔发后继续薄涂原用药膏,每天一次,连续2~3周。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肺热壅盛,喘促气急。治疗宜与平喘药配伍的是
石膏
解析:C石膏擅清肺胃之热,主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
[单选题]治疗落枕的主穴是
外劳宫、天柱、阿是穴、后溪、悬钟
解析:落枕的针灸治疗主穴:外劳宫、天柱、阿是穴、后溪、悬钟。
[单选题]患儿,见喘促气急,咳嗽痰鸣,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发热,咯痰黏稠色黄,口渴,大便干结,尿黄,舌红,苔白,脉滑数。应诊断为
哮喘,外寒内热型
解析:患儿见喘促气急,咳嗽痰鸣,可知本病为哮喘,外有风寒束表,可见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发热等症,内有痰热内蕴可见咯痰黏稠色黄,口渴,大便干结,尿黄等症。
[单选题]肾气丸和地黄饮子组成的药物中均含有( )
炮附子 山茱萸
解析: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地黄饮子: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单选题]以上腧穴中,退热的要穴是( )
大椎
解析:大椎: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是退热的要穴。
[单选题]外科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
火毒、热毒
解析:外邪引起的疮疡,以热毒、火毒最为多见,风寒暑湿等引起的疮疡,有的在初起阶段,并不都具有热毒、火毒的红热现象,在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病至中期,才能显现。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既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又能宁心安神的为
五味子
解析:五味子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黄精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龟甲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补骨脂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五倍子功效: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单选题]阳明气分证,邪热亢盛,充斥内外时的脉象是( )
洪脉
解析:洪脉脉象:脉来极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洪脉主热证,通常是由于阳热亢盛至极,或是由于脏腑间有火热内蕴,所产生如烦渴、面红、身热、等症状,因而会出现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的洪脉。若久病气虚,或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多属邪盛正衰之危象
[单选题]以下脏腑中,多见气血两虚病变的是( )
心与脾
解析:心主血而行血,脾主生血又统血,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是主血与生血、行血与统血的关系。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的生成和运行,以及心血养神与脾主运化方面的关系。故气血病变多见于心脾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208q5.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