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头可转向声源
A
题目:
某小儿,5个月。来儿童保健门诊做健康检查。护理病史资料:人工喂养,神经心理发育正常,看见母亲能微笑,体重5.6kg。
解析:出生时因中耳鼓室无空气及有羊水潴留,听力较差,但对强声可有瞬目、震颤等反应;出生3~7天后听力已相当好,声音可引起呼吸节律改变;1个月时能分辨“吧”和“啪”的声音;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定向反应),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6个月时能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应答表示;7~9个月时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1岁时听懂自己名字;2岁时能区别不同高低的声音,听懂简单吩咐;4岁时听觉发育完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大肠中的大肠埃希菌转移到泌尿道定居属于
移位菌群失调
[单选题]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
解析: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仍是糖尿病主要致病因素。
[单选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正确的是
患儿取侧卧位
解析:1、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侧卧,肩部以布卷垫高2~2.5cm,使颈部轻微伸仰。迅速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增加通气:弹足底或摩擦患儿背部来促使呼吸出现。如无自主呼吸、心率小于100次/min者,应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遮盖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min;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至出现自主呼吸和皮肤转红。 3、建立有效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搏出量:胸外按压心脏,一般采用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频率为120次/min,压下深度约1~2cm.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单选题]八个月的小儿出现神经系统正常的表现是 ( )
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解析:小儿出生时即具有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吸吮、握持、拥抱等反射,随着年龄的增长以上原始反射自然消失(通常3~4 个月)。 新生儿和婴儿肌腱反射较弱,提睾反射、腹壁反射也不易引出,至1岁时才稳定。出生后 3~4个月前的婴儿肌张力较高,Kernig征(凯尔尼格征)可呈阳性,2岁以下小儿Barbinski征(巴宾斯基征)阳性亦可为生理现象
[单选题]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在于
不仅注重知识改变而且注重行为改变
解析: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①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②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不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③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科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该题针对“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多选题]贮存HBV、HCV阳性血液后处理正确的是
贮存冰箱内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贮存冰箱内壁用过氧乙酸擦拭消毒
阳性血液和血制品尽快彻底焚烧
贮存的冰箱解冻后的冰水,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排放
解析:HBV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消毒剂均能耐受 。故B项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故选ACDE。
[单选题]与新生儿败血症产前的感染途径有关的是
羊膜腔感染
解析:1.宫内感染(产前感染):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2.产时感染: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3.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2d3d7.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