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可见于任何年龄组,男女均可患病 通常隐袭起病,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逐渐加重 可伴有呼吸道、皮肤、前列腺、尿道、眼、骨骼以及血液系统的病变 头痛、恶心、频繁呕吐持续性加重,是颅内压逐渐增高所致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如不进行针对性抗真菌治疗,疾病多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

ABCDE

题目: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包括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面青一般不见于的病证是( )
  • 脾虚证


  • [单选题]患者平素体弱多病,近日来出现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自汗,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结代。本病应辨证为( )
  • 心阳不振


  • [多选题]男性患者,67岁,诊断为TIA,频繁发作,症状渐趋加重,扩容、扩血管及抗血小板聚集剂等治疗均不能控制,欲采取抗凝治疗,应询问和检查
  • 有无消化道溃疡

    肝、肾功能

    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计数


  • [多选题]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特征是
  • 伸肌无力较屈肌显著

    下肢腱反射亢进

    多在40岁以后发病,男性居多

    上肢腱反射减弱

    首发症状常为手指运动不灵活和力弱

  • 解析:1.4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发,男女之比约3:2,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2.以上肢周围性瘫痪,下肢中枢性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性损害的症状并存为特点。3.球麻痹症状,后组颅神经受损则出现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4.多无感觉障碍。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包括:伸肌无力较屈肌显著,下肢健反射亢进,多在40岁以后发病,且男性居多;上肢腱反射减弱;手指运动不灵活。

  • [多选题]有关脑血栓形成CT扫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发病在24小时内,脑CT扫描多数仍显示正常

    发病72小时后,绝大多数能显示出大脑半球的梗死灶

    发病3天以上至5周左右,病灶区可出现增强现象

    发病5周以后,大梗死灶呈长久性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楚,无占位效应及增强现象


  • [多选题]能区别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试验有
  • 胆汁溶菌试验

    菊糖发酵试验

    Optochin试验


  • [单选题]湿邪致病可见尿少、水肿等症的主要原因是( )
  • 湿性趋下,水湿易滞于下肢


  • [单选题]会加剧痛痹的邪气是( )

  • [多选题]下列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不妥的有
  • 补充大量蛋白质饮食

    大剂量利尿药

    碱性液灌肠

    快速放腹腔积液

  • 解析:一般治疗 去除肝性脑病发作的诱因是其一般治疗的基本原则,亦是其他药物治疗的基础,包括以下措施。 调整饮食结构肝硬化患者常有负氮平衡,因此应补充足够蛋白质。但高蛋白饮食可诱发肝性脑病,因此对有肝性脑病患者应该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保证热能供给。Ⅲ-Ⅳ期患者应禁止从胃肠道补充蛋白质,可鼻饲或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Ⅰ-Ⅱ期患者日应限制蛋白质在2Og/天之内,如病情好转,每3~5天可增加10g蛋白质,以逐渐增加患者对蛋白质的耐受性。待患者完全恢复后每天每千克体重可摄入0.8~1.0蛋白质,以维基本的氮平衡。由于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富含支链氨基酸和非吸收纤维,后者可促进肠蠕动,被细菌分解后还可降低结肠的pH值,可以加速毒物排出和减少氨吸收。因此,肝性脑病患者应首选植物蛋白。乳制品营养丰富,如病情稳定可适量摄入。 慎用镇静药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可激活GABA/BZ复合受体,此外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药物半衰期延长,因此,使用这些药物会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如患者出现躁狂时,应禁用这些药物,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组胺药。 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肝硬化患者由于进食量少,利尿过度,大量排放腹等造成低钾性碱中毒,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因此利尿药的剂量不宜过大,大量排放腹水时应静脉输人足量的白蛋白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和防止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患者应经常检测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如有低血钾或碱中毒应及时纠正。 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因此,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采取各项紧急措施进行止血,并输入血制品以补充血容量。清除肠道积血可采取以下措施:口服或鼻饲乳果糖、乳梨醇溶液或25%硫酸镁,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液(如醋酸)进行灌肠,将乳果糖稀释至33.3%进行灌肠。 其他如患者有缺氧应予吸氧,低血糖者可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如有感染应及时控制。 药物治疗 由于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氨的吸收和加强氨的排出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 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乳果糖(lactulose,β-半乳糖果糖)是一种合成的双糖,口服后在小肠不会被分解,到达结肠后可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分解为乳酸、乙酸而降低肠道的pH值。肠道酸化后对产尿素酶的细菌生长不利,但有利于不产尿素酶的乳酸杆菌的生长,使肠道细菌所产的氨减少;此外,酸性的肠道环境可减少氨的吸收,并促进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排出。故选ABDE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2kdvqm.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内科(正高) 风湿病(正高) 儿科护理(正高) 肿瘤内科学(副高) 口腔正畸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副高) 骨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8) 肿瘤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41)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 乡村医生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