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中性粒细胞

C

题目:细菌感染的病灶内,最常见的炎细胞是

解析: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在渗出液中,含有各种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粒细胞(嗜酸、嗜碱性、中性)和单核细胞等。细菌感染时,炎症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病毒感染时以淋巴细胞为主。故本题答案为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女,44岁。突发右下腹疼痛伴呕吐、停止排气排便6小时。查体:P110次/分,BP120/80mmHg,右侧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可及半球形包块,压痛明显,不能还纳。下一步处理正确的是
  • 立即手术

  • 解析: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可及半球形包块,压痛明显,不能还纳,提示诊断为股疝。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为伴有肠梗阻的表现。股疝易嵌顿,确诊后应及时手术。

  • [单选题]女,64岁,2型糖尿病10年,口服降糖药治疗,近两个月出现头昏、视物模糊。查体:BP170/10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水肿,空腹血糖9.6mmol/L,餐后血糖14.2mmol/L,血肌酐96μmol/L,尿蛋白定量0.7g/d,目前应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 Ⅳ期

  • 解析:糖尿病肾病可分为5期: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体积增大,肾血流量、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及内压增高。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正常。经适当治疗可恢复。Ⅱ期:即正常白蛋白尿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增高,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小于20μg/min或30μg/24h),运动或应激后排泄增加,祛除诱因后恢复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血压多正常。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大致正常,尿白蛋白排出率持续高于正常,血压轻度升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明显增加,已有肾小球结节型和弥漫型病变及小动脉玻璃样变,并已开始出现肾小球荒废。这一期患者血压轻度升高,降低血压可部分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持续大于每24小时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严重者尿蛋白大于每24小时3.5g,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血压,往往伴不同程度的氮质潴留和糖尿病眼底病变。肾小球基底膜进一步增厚,系膜基质进一步增加,肾小球荒废。Ⅴ期: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蛋白排泄量因肾小球荒废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ml/min,伴高血压、低白蛋白血症、水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贫血,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钙和高血钾,可继发尿毒症性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

  • [单选题]下列过程中需要DNA连接酶的是
  • DNA复制

  • 解析:本题主要测试考生对参与DNA相关生物过程的酶的区分。DNA连接酶主要参与DNA复制过程,该酶可催化连接冈崎片段。而其他各过程均没有DNA连接酶参与。本题准确答案是A。

  • [单选题]进行膳食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了解膳食组成及营养素摄取情况

  • 解析:膳食调查目的是为了居民膳食摄取情况及其与营养供给量之间的对比情况;了解与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的居民体质与健康状态,发现营养不平衡的人群,为进一步营养监测和研究营养政策提供基础情况;作某些综合性或专题性科学研究,如某些地方病、营养相关疾病与营养的关系,研究某些生理常数、营养水平判定指标,复核营养推荐供给量等。

  • [单选题]该患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 盆腔超声检查

  • 解析:患者为老年女性,消化道症状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腔积液),子宫左后方可触及包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考虑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B型超声检查是卵巢肿瘤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故选A。

  • [单选题]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
  • 病毒性肝炎

  • 解析:为理解记忆题。考核对肝硬化病因的理解和记忆。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病因包括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持续性酒精中毒和胆汁淤积、免疫紊乱、长期与毒物或药物接触、循环障碍等。在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为其主要病因,其中乙型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多见;西方国家以酒精性肝病发展所致的肝硬化更常见。

  • [单选题]消化性溃疡的深浅不定,通常深达
  • 肌层

  • 解析:消化性溃疡的深浅不定,通常溃疡深达黏膜肌层,边缘整齐,具有炎症水肿、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等病变,底部洁净,覆有灰白纤维渗出物。当溃疡侵及较大的血管时,能引起大量的出血。若溃疡穿透肌层及浆膜层,常引起穿孔。故本题答案为C。

  • [单选题]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巩膜黄染、神志迟钝,为减少腹腔积液选用
  • 螺内酯(安体舒通)

  • 解析:本病例为肝硬化并肝性脑病,肝功受损较大,此时:放腹水、大量利尿、低钾都会加重肝性脑病,因此需要采取相对温和的治疗手段,故只有选D保钾利尿。其他几项均有加重肝性脑病的危险。

  • [单选题]慢性肺心病心衰,为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负荷,下列治疗中应选用
  • 改善通气、吸氧

  • 解析: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多由于COPD肺部病变引起肺血管床减少及缺氧致肺血管痉挛收缩、血管重塑,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发生右心功能不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可随缺氧纠正而好转,从而降低肺动脉压。为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负荷,故应选择改善通气、吸氧。因此答案是C。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2mnpr6.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消化内科(正高) 肿瘤外科学(副高) 传染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2) 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2) 微生物检验技术(师)(代码:212) 辽宁初级药士 中医临床三基(护士) 公共卫生管理 中药学(师) 执业兽医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