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营卫失调证

B

题目:患儿,5岁。反复外感,恶风、恶寒,面色少华,四肢不温,多汗易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红。其证候是

解析:反复呼吸道感染之营卫失调证证候:反复外感,恶风、恶寒,面色少华,四肢不温,多汗易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红。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固表。代表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病人自觉口中黏腻不爽的临床意义是( )
  • 痰热内盛、湿热蕴脾或寒湿困脾


  • [单选题]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邪犯肺胃证的治法是( )
  • 疏风清热,宣肺利咽


  • [单选题]患儿,1岁5个月。发热1天,T39.2℃,头痛,流涕,咳嗽,神昏谵语,抽风1次,发作时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约2分钟后缓解。诊断为急惊风。其证候是
  • 风热动风

  • 解析:发热骤起,头痛咽痛,身痛,咳嗽流涕,烦躁不宁,甚则四肢拘急,目睛上视,牙关紧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等。治以疏风清热,熄风止痉。

  • [单选题]患者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面色无华,目无精采,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动作艰难,属于
  • 正虚失神

  • 解析:正虚失神临床表现: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面色无华,目无精采,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动作艰难。

  • [单选题]虚劳与肺痨的鉴别中,最有意义的是
  • 有无传染性

  • 解析:在唐代以前,尚未将这两种病证加以区分,一般都统括在虚劳之内。宋代以后,对虚劳与肺痨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两者鉴别的要点是: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故答案选E

  • [单选题]患者,男,36岁,突起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左下肺实变征。X线胸片示左下肺炎,青霉素肌内注射每次160万U,3次/d,5天后仍不退热,且左下胸饱满,呼吸音消失。下列各项中,哪项检查最重要
  • 诊断性胸腔穿刺


  • [单选题]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环节是( )
  •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2wedj.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胸心外科学(副高) 神经外科学(副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副高) 临床药学(副高) 全科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01) 妇幼保健主治医师(代码:364) 病理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0) 口腔医学技术(士)(代码:103) 临床营养(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