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观察外表的病理表现,以推测内脏的变化
A
题目:"司外揣内"主要是指
解析:司外揣内:观察外表的病理表现,以推测内脏的变化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最早明确记载常山及蜀漆有治疟功效的著作是
《神农本草经》
解析:最早明确记载常山及蜀漆有治疟功效的著作:《神农本草经》。
[单选题]患者,男性,38岁。两年前因高处跌落致腰痛,至今未愈,腰部僵硬,刺痛明显。治疗除选取主穴外,应加用
次髎、膈俞
解析:瘀血腰痛配膈俞、次髎。
[单选题]白庀进行期常用的方药是
消风散合犀角地黄汤
解析:风热皆为阳邪,其性干燥,风热相搏,伏于营血,发于肌肤,故见皮损鲜红,皮损不断出现,红斑增多,刮去鳞屑可见发亮的薄膜,有点状出血,有同形反应;血热心神被扰,故心烦;阳邪耗伤阴津则口渴,大便干燥,尿黄;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为风热血燥之象。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药:犀角地黄汤或凉血地黄汤加减。
[单选题]足阳明胃经的起止穴是
起于承泣,止于厉兑
解析:足阳明胃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胃经。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
[单选题]久治不愈,有发生恶变的可能的周围血管疾病是
臁疮
解析:臁疮是指发生在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又称裤口毒、裙边疮。相当于西医的小腿慢性溃疡。本病多继发于恶脉(下肢静脉曲张)和丹毒等病。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前内外侧,溃疡发生前患部长期皮肤瘀斑、粗糙,溃烂后疮口经久不愈或虽已经收口,每易因局部损伤而复发。此病俗称老烂腿。
[单选题]中腹壁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
胸髓9~10节段
解析:上部腹壁反射消失说明病变在胸髓7~8节段,中部腹壁反射消失说明病变在胸髓9~10节段,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说明病变在胸髓11~12节段。
[单选题]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是
《金匮要略》
解析:《金匮要略》是现代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开创了妇科辨证论治的先河。故选择B。
[单选题]大黄和虎杖均具有的功效是( )
活血,解毒,通便,退黄
解析: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
[单选题]不属于正常舌象的是( )
舌质淡嫩少苔
解析:正常舌苔:淡红舌,薄白苔。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3291m.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