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中度营养不良

C

题目:患儿男,4岁,6个月时因“肠缺血坏死”行小肠切除术,剩余小肠35cm,后间断行营养支持。此次入院,患儿体重11.5kg(低于正常均值30%),身高90cm(低于正常均值),腹部皮褶厚度0.3cm,皮肤略苍白,肌张力减低,精神萎靡。

解析:Ⅰ度体重减低15%~25%,腹部皮褶厚度为0.8cm~0.4cm;Ⅱ度体重减低25%~40%,腹部皮褶厚度<0.4cm;Ⅲ度体重减低>40%,腹部皮褶消失。患儿符合中度营养不良的标准。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为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实验室必须检测
  • ABO血型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实验

  • 解析: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与体内预存的抗体有关,检测ABO血型和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实验就是为了避免抗供者抗体的存在。

  • [多选题]肛提肌上部脓肿包括
  • 骨盆直肠脓肿

    直肠后窝脓肿

    高位肌间脓肿


  • [多选题]关于植皮手术,正确的是
  • 薄皮片更易成活

    中厚皮片成活后收缩率较小

  • 解析:薄皮片更易成活,中厚皮片成活后收缩率较小,本题答案选择AE。

  • [多选题]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包括( )
  • 胆道的嵌闭性梗阻

    胆道高压症

    脓毒败血症

    内毒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

  • 解析:基本病理变化是胆管的完全梗阻和胆管内化脓性感染,梗阻后胆管扩张,管壁充血、水肿、增厚,黏膜形成溃疡。管内压力升高。管腔内充满脓液或脓性胆汁。由于高压的脓性胆汁逆行入肝实质,造成肝脏急性化脓性感染。少数病人的脓性胆汁可穿越破碎的肝细胞进入肝窦,再循肝静脉进入肺静脉,造成肺内胆砂性栓塞。更由于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内,进一步发展成革兰阴性杆菌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 [单选题]患者女,46岁,消瘦,心悸6个月,甲状腺肿大,无触痛,临床诊断为Graves病。给予丙基硫氧嘧啶300mg/d及普萘洛尔治疗2周,患者出现怕冷,易困倦,手足发胀,FT3、FT4低于正常,TSH增高。此时应考虑的诊断是
  • 慢性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桥本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 [单选题]患者女,42岁,体型肥胖。反复上腹疼痛、腹胀1年余,多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并向右肩背部放射。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软,无压痛及肌紧张。根据患者症状、体征,首先要考虑的诊断是
  •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 解析:女性,40岁以上并有肥胖,均是胆囊结石的高发因素,患者每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上腹疼痛、腹胀并向右肩背部放射,符合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 [单选题]PIN是指
  • 前列腺上皮内瘤

  • 解析:上皮内瘤变又称上皮内瘤(IN),是目前临床病理诊断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术语,并且涵盖了多个器官上皮性组织的非典型增生或异形增生性病变,所涉及的器官有宫颈、前列腺、宫内膜和消化系统的食管、胃肠等器官。IN是上皮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IN在细胞形态学和细胞排列方式上较正常组织有明显的改变,其遗传学上也存在基因克隆性改变,生物学行为上具有一定的侵袭性。PIN指的是前列腺上皮内瘤。

  • [单选题]女性,40岁,有胆囊结石病史。2小时前,无诱因突发上腹剧痛,向腰背部放散。伴恶心,呕吐。查体:体温37.5℃,巩膜无黄染,上腹部压痛,反跳痛,以中腹偏左为重。血淀粉酶1024U/dl。尿胆红素(++)。B超示:胆囊3cm×7cm大小,多发强回声伴声影,0.5~0.8cm大小,胆总管直径0.9cm,胰腺增大,胰周渗出。入院后非手术治疗3日,腹痛缓解。复查B超示:胆总管直径0.5cm,尿胆红素(-),尿淀粉酶64U/dl。最可能的原因是
  • 结石一过性通过胆总管下段

  • 解析:急性胰腺炎诊断可成立。经3天治疗后,恢复正常。病人既往有胆石症史,所以此次发病是因为胆结石一过性通过胆总管下段时阻塞了Vater壶腹,造成胆汁逆流入胰管,导致胰腺炎。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33lwz.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骨外科(正高) 全科医学(副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师)(代码:209) 中医执业医师(一阶段)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科) CT医师 初级护师 中药学(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