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脐炎
D
题目:患儿,男,13天,因不吃、不哭、反应差,体温不升2天,抽风2次收入院。查体:面色灰暗,皮肤巩膜黄染,前囟隆起,脐带已脱,脐窝有少许脓性分泌物,肝脏右肋下3.5cm,血白细胞总数4.8×109/L,中性70%,血钙2.2mmol/L。初步诊断为()
解析:标准答案: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病情平稳后在局麻下做肾活检。病理报告:免疫荧光,IgG(++),IgA(++),IgM(++),C3(+++),Fib(++),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呈颗粒状沉积;光镜示肾小球增大呈分叶状,系膜细胞明显增生,肾小球滤过膜增厚并呈双轨状。根据以上病理报告可诊断为何种肾小球肾炎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解析:根据WHO1982年关于肾小球疾病分类方案,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分为:①微小病变:免疫荧光阴性。光镜下基本不能发现病变,偶尔可见有系膜细胞轻度增殖或系膜基质轻度产生。②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指部分肾小球和(或)肾小球局部性的病变,病变的性质可以是硬化坏死、增殖、渗出等。③弥漫性病变。A.膜性肾病指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钉突形成,甚至呈梯状结。B. 增殖性病变:a.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多.b.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系膜细胞及基质通过副系膜区插入内皮及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并由于免疫复合物的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基膜样改变而致“双轨”现象;C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以致毛细血管腔狭窄;d.致密沉积物性肾小球肾炎,该病是膜性增殖性肾炎的一种亚型,除具有膜性增殖性肾炎的改变外,主要是肾小球基底膜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电子致密物沉积;e.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包氏囊上皮细胞增生并形成新月体(半月体)改变。四、硬化性病变:肾小球肾炎各种病理改变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弥漫性硬化,呈“玻璃球”改变。根据以上的病理特点。本例病理诊断为: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其余均为错误的。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特点
常为早产儿
解析:新生儿甲低常为过期产,出生体重常大于第90百分位,身长和头围可正常。
[单选题]动脉导管未闭血液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
导管的粗细和主、肺动脉压力差
解析:E。导管的粗细和主、肺动脉压力差是动脉导管未闭血液分流量大小的决定因素。
[单选题]男性假性性早熟的最主要特点是
阴囊增大,睾丸不大
解析:E。男孩性早熟应注意睾丸的大小。若睾丸>3ml,提示中枢性性早熟。如果睾丸未增大,但男性化进行性发展,则提示外周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也称做假性性早熟,有性激素水平升高,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不成熟,无性腺的发育。
[多选题]麻疹的临床诊断要点包括
前驱期柯氏斑
热高疹出
皮疹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部→躯干和四肢
恢复期疹退脱屑和色素沉着
[单选题]如果大便化验为有较多的脂肪球,则在母亲方面要采取的措施
减少脂肪摄入
解析:C。母亲摄入脂肪过多,可通过乳汁分泌。
[单选题]幼儿期应进行几次健康检查:( )
4次
[单选题]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一般为出生体重的( )
3%~9%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39mmpq.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