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2~3小时

D

题目:消化不良是一组慢性或复发性上腹疼痛或不适(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根据病因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的治疗目的在于迅速缓解症状,去除诱因,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预防复发。

解析:2.抗菌药可抑制或杀灭助消化药中活菌制剂的活性,使效价降低;吸附剂可吸附药物,降低疗效。如必须合用时应间隔2~3小时。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 解析:药物透过生物膜,吸收进入体循环有5种机制,其中被动扩散是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1)被动扩散:是以生物膜两侧药物的浓度差为动力,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移动的过程。其特征是:①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②扩散(吸收)的动力是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且扩散速度在很大浓度范围内符合一级速度过程;③扩散速度除取决于膜两侧浓度差外,还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和扩散系数。(2)主动转运:又称载体转运,是借助于膜的载体的帮助将药物由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其特征是:①逆浓度差转运需消耗能量;②需载体参加,故有饱和现象,且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③有竞争转运现象。(3)促进扩散:是借助载体的帮助,使非脂溶性药物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的过程。(4)膜孔转运:小于膜孔的亲水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膜孔透过细胞膜的过程。(5)胞饮和吞噬:黏附于细胞膜上的某些药物,随着细胞膜向内凹陷而被包人小泡内,随即小泡与细胞膜断离进入细胞内的过程称为胞饮。吞噬往往指的是摄取固体颗粒状物质。

  •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利于提高浸出效率
  • 将药材粉碎成细粉

  • 解析:一般来说,欲提高浸出效率,应针对影响浸出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将药材粉碎到适当的粒度。采用能造成最大浓度梯度的浸出方法及设备,把一次浸出改为多次浸出,变冷浸为热浸,控制适当的浸出时间,选用适宜的溶剂等。提高药材粉碎度可以增加药材比表面积而利于浸出,但浸出效率与药材粉碎度是否适当关系极大,并非越细的粉末浸出效果越好。

  • [多选题]在片剂中除规定有崩解时限外,对以下哪种情况还要进行溶出度测定
  • 含有在消化液中难溶的药物

    与其他成分容易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

    久贮后溶解度降低的药物

    剂量小,药效强,副作用大的药物

  • 解析:需要进行溶出度测定的药物有:①难溶或难吸收的药物;②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③要求缓释、控释或长效的药物;④用于治疗严重疾病的药物;⑤急救抢救药物;⑥可能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的制剂,如某些药理作用强烈、治疗指数窄、吸收迅速的药物。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3ev6q.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耳鼻咽喉科(正高) 放射卫生(正高) 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正高) 普通外科学(副高) 骨外科学(副高) 骨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8) 心理治疗(师)(代码:216)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骨科) 放射医学(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