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电解质、pH和温度

C

题目: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重要因素是

解析:①电解质: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虽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若溶液中无电解质参加,仍不出现可见反应。②酸碱度: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合适的pH环境中进行。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性质,因此每种蛋白质都有固定的等电点。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9进行,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7.2~7.4,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反应。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加速分子运动,抗原与抗体碰撞机会增多,使反应加速。一般为15~40℃,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温度为37℃,温度如高于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每种试验都有其独特的最适反应温度要求。此外,适当振荡也可促进抗原抗体分子的接触,加速反应。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霍乱弧菌培养基的pH通常为
  • pH8.8~9.0

  • 解析: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pH8.8~9.0的培养基可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利于本菌的繁殖。

  • [单选题]粪便中最多见的结石为 ( )
  • 胆石


  • [单选题]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下列哪一种菌
  • 牛分枝杆菌

  • 解析: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里只有2种细菌,一个是结核分枝杆菌,另一个是牛分枝杆菌。

  • [多选题]PTH的靶器官主要是( )
  • 肾脏

    肠道


  • [单选题]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的疾病是
  • 急性链球菌感染


  • [单选题]排便后有鲜血滴落的疾病多为
  • 痔疮

  • 解析:排便后有鲜血滴落说明出血的部位非常靠近消化系统的末端,最可能的原因是痔疮。

  • [单选题]抗原抗体反应的常用温度是
  • 37℃

  • 解析:抗原抗体反应一般为15~40℃,常用温度为37℃,温度如高于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

  • [多选题]自身输血优点有 ( )
  • 可避免异体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

    可避免输异体血产生的免疫反应

    反复放血可刺激病人体内红细胞的再生,使病人造血功能增强

    可缓解血源紧张,特别是缓解稀有血型血源的紧张情况

    节约血源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3g4v2w.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皮肤与性病学(正高) 儿科护理(正高) 呼吸内科(副高) 精神病学(副高) 病理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副高) 传染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2) 小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2) 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4) 医学临床三基(护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