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导尿法 外敷法 流水诱导法 取嚏或探吐法

ABDE

题目:水蓄膀胱常需紧急处理,常用的应急法为

解析:水蓄膀胱,欲排不能,小腹胀痛难忍,甚是急迫;小便不通,水毒蓄于内,可致肿胀,喘促,心悸、关格等危重变证。因此,癃闭的治疗,必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标之法有二:其一,对水蓄膀胱之证,内服药缓不济急,可急用导尿,针灸、少腹及会阴部热敷等法,急通小便。其二,对膀胱无尿之危证,可用中药灌肠方[生大黄30克(后下),生牡蛎30克(先下),六月雪30克,丹参30克,浓煎约12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约2小时后,用300—500毫升清水,清洁灌肠,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此法可从大便排出水毒。但只能治其标证,一旦尿出,或水毒症情有所缓解后,立即应针对不同病因,或排石,或祛瘀,或疏肝,或温补脾肾,缓图其本,防止其旧病复发,死灰复燃。 水蓄膀胱急症处理:对于水蓄膀胱之急症,为图速效,以防水毒上泛之各种变证的出现,可用以下诸法速通小便,以解燃眉之急。(1)取嚏或探吐法:打喷嚏或呕吐,能开肺气,举中气,而通下焦之气,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通利小便的方法。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签,向鼻中取嚏或喉中探吐;也可用皂角末0.3—0.6克,吹鼻取嚏。(2)外敷法:①独头蒜头1个,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摊纸贴脐部,良久可通。②食盐250克,炒热,布包熨脐腹,冷后再炒热敷之。③葱白500克,捣碎,人麝香少许拌匀,分2包,先置脐上1包,热熨约15分钟,再换1包,熨亦15分钟,交替使用,以通为度。(3)流水诱导法:使病人听到水声,即可有尿意,而随之排出小便。此法适用于神经官能症病人所引起的尿闭。(4)导尿法:若经上述治疗无效,而小腹胀满特甚,叩触小腹膀胱区呈浊音,当用导尿法,以缓其急。故正确答案为ABDE。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中医内科中范围最广的一个病证是
  • 虚劳


  • [多选题]治疗消渴下消的方剂是
  • 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

    鹿茸丸

  •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消渴辨证论治的掌握情况。下消的主要病机是肾阴亏虚,阴虚火旺,消灼津液而发为消渴,日久阴虚及阳,阴阳两虚,或气血亏虚。治疗宜滋阴温阳,补肾固摄,或兼滋补气血,方剂可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鹿茸丸等。黄芪汤重在益气润下,用于治疗气虚便秘。

  • [多选题]《金匮要略》首篇指出"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下列各项,哪些屑"随其所得而攻之"的治法( )
  • 热与水结,用猪苓汤

    热与食结,用大、小承气汤

    热与血结,用桃核承气汤

    寒与水结,用五苓散


  • [多选题]四海舒郁丸中有
  • 海带

    海藻

    海螵蛸

    海蛤壳


  • [单选题]腹痛虚证常见何证
  • 中虚脏寒


  • [单选题]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 气逆


  • [多选题]患者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每于晨间咳痰尤甚,伴胸闷,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 二陈汤

    三子养亲汤

  • 解析:咳嗽-痰湿蕴肺证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粘腻,或稠厚成块,痰多易咳,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苔白腻,脉濡滑。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前方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咳而痰多,痰质稠厚,胸闷脘痞,苔腻者。后方降气化痰,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者。故正确答案为AC。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3mp9wm.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环境卫生(正高) 内科学(副高) 神经外科学(副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副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儿童保健(副高) 消化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6) 耳鼻咽喉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6)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6) 住院医师规培(麻醉科)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