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减压

D

题目:病例摘要:女性,44岁。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3年。近3日上腹绞痛,伴发热寒战,皮肤巩膜黄染。

解析:如果胆道被结石完全阻塞,则既有可能发生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患者在短期内死亡,患者出现休克征象,故给予手术方法采用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和引流术,故D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分为哪两型
  • 急性坏死型

    急性水肿型

  • 解析:一般将急性胰腺炎分为急性水肿型(轻型)胰腺炎(占88~97%)和急性出血坏死型(重型)胰腺炎两种。轻型主要变化为:胰腺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肿大变硬、表面充血、包膜张力增高。镜下可见腺泡、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少量散在出血坏死灶,血管变化常不明显,渗液清亮。重型者变化为高度充血水肿,呈深红、紫黑色。镜下见胰组织结构破坏,有大片出血坏死灶、大量炎细胞浸润。

  • [单选题]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均会于( )
  • 大椎穴


  • [单选题]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为( )
  • 正经


  • [多选题]以下叙述与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相关( )
  • 常见病因有克罗恩病、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淋巴瘤、乳糜泻、嗜酸性胃肠炎、Menetrier病等

    低蛋白血症而无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均需注意该病诊断

    可有血清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降低

  • 解析:很多胃肠道疾病均能引起蛋白质丢失。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为: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3.肠淋巴管阻塞,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入血循环,溢出进入肠腔而丢失。肠道炎症引起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炎症区细胞外液和炎性液体渗出所致。临床表现有1.下肢水肿2.消化不良3.免疫功能降低4.低蛋白血症.故选:ABD。

  • [多选题]在消化期内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
  • 盐酸

    生长抑素

    脂肪

    高张溶液

  • 解析:正常人的胃液分泌是由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在消化期内,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有:(1)盐酸:胃是消化道内唯一能分泌酸的器官,当胃内盐酸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反过来抑制胃腺的分泌,维持胃酸的适度水平。盐酸这种负反馈性自动调节作用,对消化道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2)脂肪:脂肪及其消化产物进入十二指肠,能显著地抑制胃液分泌。脂肪抑制胃液分泌的机理为:脂肪能刺激小肠产生抑胃肽、胰泌素,而这些物质能抑制胃液分泌。所以对患有腹胀、纳差等症状的病人,应少吃脂肪多的食物,以免抑制胃液分泌,加重消化不良症状。(3)高渗溶液:如高浓度的盐水等,进入小肠后能反射性地抑制胃液分泌。(4)生长抑素对胃酸分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 [单选题]阳水病证属风水泛滥者,其最佳选方是( )
  • 越婢加术汤


  • [单选题]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 )
  • 心、肺、心包经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40078d.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相关科目: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正高) 外科护理(副高) 口腔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53) 中医全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2)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1)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泌尿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临床病理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 乳腺技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