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特异性IsM抗体

D

题目:患儿入院后立即用青霉素、氨苄西林抗炎治疗,效果不显著,需尽快作出病原诊断。首先选择的检查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女,12岁,发热2周,1周来右膝关节、左踝关节相继红肿痛并有活动障碍,心尖部有Ⅱ级BSM,末梢血白细胞15×109/L,N 80%,HB 120g/L,PLT156×109/L。
  • 风湿热

  • 解析:B错,儿童类风湿因有关节痛而易相混淆,但类风湿发病以小关节为主;红斑狼疮也是免疫系统疾病,可有发热,影响多器官,但多以肝、肾、血液系统损害和皮肤表现为主。

  • [多选题]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有
  • 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突然喘憋,可以出现呼吸性呼吸困难

    重症可出现三凹征

    气促,发绀,烦躁,频咳

  • 解析:ABCD。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症,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本病仅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多数在6个月以内。喘憋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肺部体征主要为哮鸣音,叩诊可呈鼓音,喘憋缓解期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 [单选题]8岁女孩,10天前出现四肢瘫痪,腱反射消失,腰穿示细胞数3×106/L,蛋白0.8g/L,糖3.0mmol/L,氯化物121mmol/L。诊断为
  • 吉兰-巴雷综合征


  • [单选题]儿童糖尿病以下列哪项最多见
  •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 解析:我国儿童糖尿病98%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少见,但近年随儿童肥胖症的增多而有增加趋势。

  • [多选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主要因素有
  • 缺氧缺血致肠壁血灌注减少

    病原菌直接侵入肠黏膜

    肠黏膜微循环障碍

    内毒素激活细胞因子

  • 解析:ABC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早产儿胃酸分泌少,胃肠动力差,蛋白酶活性低,消化道黏膜通透性高,消化吸收和局部免疫反应低下,因此,在感染、肠壁缺血缺氧、不适当的肠道喂养等致病因素作用下易导致肠道损伤引发NEC。感染,败血症或肠道感染时,细菌及其毒素可直接损伤黏膜或间接通过增加炎症介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 (TNF)等的释放,引起肠黏膜损伤;肠黏膜缺氧缺血,摄入境高渗乳及高渗溶液。

  • [单选题]对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儿,在接触传染病后可给予丙种球蛋白肌注进行被动免疫,一般用于
  • 预防破伤风


  • [单选题]病毒性心肌炎在下列情况下可试用糖皮质激素
  • 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解析:C。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通常不主张使用皮质激素。但对合并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肌活检证实慢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症反应者应足量、早期应用。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40jzqd.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放射卫生(副高) 心电学技术(副高) 呼吸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5)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3)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1)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4)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8)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1) 医学影像专业知识 药学(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