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

E

题目:不属于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对临床用血管理的医务人员职责的是

解析: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七)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可出现的结构是
  • 包涵体

  • 解析:包涵体是由完整的病毒颗粒或尚未装配的病毒亚基聚集而成的,病毒在繁殖的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故B正确。其他结构均不符合。

  • [单选题]给一病人输血20mL,病人感觉头痛、恶心、寒战、呼吸困难、心前区压迫感,可能发生
  • 溶血反应

  • 解析:发热反应多在输血后1~2小时内,伴皮肤潮红,头痛等。一般1~2小时后缓解。当血液污染时,轻者如发热反应,重者仅输入10~20ml血,就可发生严重休克。在出现变态反应时病人常出现皮肤红斑、荨麻疹、瘙痒等症状。而枸橼酸盐的毒性表现是代谢性碱中毒。本题中的一系列症状均与上几种反应不符,是典型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表现。

  • [单选题]以反复发作性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
  • 支气管哮喘

  • 解析: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出现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在发作前常有鼻塞、打喷嚏、眼痒等先兆症状,发作严重者可短时间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有时咳嗽为惟一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A项正确。

  • [单选题]有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可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的疾病包括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解析: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可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的疾病主要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指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的综合征。因醛固酮具有保钠、保水、排钾作用。水钠滞留导致高血压;尿排钾增多导致低钾血症;因此原醛症的特点就是低血钾+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指双侧或单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而引起的高血压。其特点为高血压伴上腹部和背部肋脊角处有高调血管杂音。肾实质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其特点:在发现血压升高时,已经有尿改变和肾功能不全。主动脉缩窄多为先天性血管畸形,特点为上肢血压高与下肢血压不高或降低的反常现象。主要原因为主动脉缩窄部位以上的供血增多,血压增高;而缩窄部位以下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在肩胛间区、胸骨旁、腋部可有侧支循环动脉的搏动和杂音或腹部听诊有血管杂音。主动脉造影可确定诊断。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嗜铬细胞的肿瘤,它间断或持续地释放过多的儿茶酚胺。典型的发作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心动过速。常见继发性高血压有:肾实质性高血压——先有肾损害再有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高血压十血管杂音;原醛——低血钾+高血压;嗜铬细胞瘤——血压突升突降+心动过速;主动脉缩窄——上肢血压高、下肢血压不高或降低的反常现象。

  • [单选题]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
  • 抑制PG的生物合成

  • 解析: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机体内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生物合成。PG是一族含有一个五碳环和两条侧链的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各种重要组织和体液中,多种细胞都可合成PG。

  • [单选题]IQ=[13(×-M)/S]+100称为
  • 离差智商

  • 解析:表示智商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标,IQ=[13(×-M)/S]+100。从不同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当标准差相同接近时才可以比较

  • [单选题]属于一级预防的措施是
  • 以低能原料代替高能原料以减少职业病发生

  • 解析: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是在无病期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消除或减少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包括针对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针对机体的措施,并以此为依据,加强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等的保护、监督、监测和管理。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4z5380.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泌尿外科(正高) 放射卫生(正高) 康复医学技术(正高) 心电学技术(正高) 肾内科学(副高) 住院医师规培(急诊科) 住院医师规培(超声医学科) 口腔学专业知识 超声医学科 临床营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