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浸润性肺结核

B

题目:男,30岁。乏力、咳嗽1个月余,伴低热、盗汗、痰中带血1周,胸片示:右肺上叶尖段炎症,伴有空洞形成。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肺结核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全身症状中发热最常见,部分患者有倦怠、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浸润性肺结核病变多发生在肺尖和锁骨下,影像学为小片状可融合和形成空洞。故选B。选项A,无明显中毒症状和脓痰,囊肿内可见气液平面。选项C,应有高热,咳大量脓痰。选项D,X线表现肿块呈分叶,有毛刺、切迹,可形成偏心空洞。选项E,X线肺叶浸润,早期空洞,脓胸,可见液气囊腔,故不选A、C、D、E。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无论是致病、治疗,还是预防和康复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不能机械地将它们分割开”。此观点所反映的医学模式是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解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系统论和整体观之上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本题观点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故选B。

  • [单选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容易并发中毒性巨结肠的情况是
  • 重症患者接受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时

  • 解析:中毒性巨结肠多由于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类制剂所诱发,故选C。

  • [单选题]女,35岁。右上腹痛2天,伴恶心呕吐,今起疼痛阵发性加剧,伴畏寒发热,体检T38℃,巩膜无黄染,右上腹有压痛,诊断首先考虑
  • 急性胆囊炎

  • 解析:急性胆囊炎患者右上腹或剑突下发作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进食油腻食物后,伴恶心、呕吐、发热。体检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急性阑尾炎腹痛特点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急性胰腺炎常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较为明显。胃十二指肠溃疡多有周期性、季节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胆总管结石、胆管炎则多有巩膜及皮肤黄染,综上所述,本例患者应首先考虑急性胆囊炎,故应选B。

  •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之一是
  • 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 解析: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②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③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④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⑤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选项D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符合医师义务,故选D。

  • [单选题]男,45岁。工作时被爆燃的粉尘烧伤2小时。查体:T37.2℃,BP140/80mmHg,HR100次/分,Ⅱ度、Ⅲ度面积达60%,体重60kg。其伤后第1个8小时应补充按公式计算所需的丢失液体量为
  • 2700ml

  • 解析:烧伤后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应迅速补液,补液量常用公式计算: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度、Ⅲ度)每千克体重应补胶体与电解质液共1.5ml,此为其伤后的丢失液体量。故该患者其丢失液体量应为5400ml,伤后第一个8小时应补给总量一半,则为2700ml。本题考点为丢失量,不包括24小时生理需要量2000ml。

  • [单选题]男,30岁。饥饿时上腹痛10年,间断发作,未系统诊治。一天前排黑色糊状便1次,约200g。最可能的原因是
  • 消化性溃疡

  • 解析:该题是考查呕血病因的分析判断能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该病例上腹饥饿痛病史10年,未系统诊治,伴有少量黑便,首先考虑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所以正确答案为B。该题难度为易,答案选择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消化性溃疡的知识了解、掌握不够。

  • [单选题]女,30岁,体重45kg。因外伤引起急性失血约600ml,手术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1天查体:P85次/分,BP95/60mmHg。化验:Hb105g/L,患者要求输血。此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无须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

  • 解析:无输血指征。Hb低于70g/L、一次性失血大于30%或者血压减低有进行性出血症状才需要输血。

  • [单选题]初产妇,25岁,因第二产程延长,行产钳助产。产后阴道流血约800ml,诊断为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应是
  • 胎盘娩出后阵发性出血时多时少

  • 解析:子宫收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其所致的产后出血表现为胎盘娩出后阵发性出血时多时少,故E选项正确。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常在胎盘娩出后出血自止。其余选项均不正确。   【该题针对“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是
  • 假小叶形成

  • 解析:肝细胞坏死后,肝小叶内原有的网状支架塌陷、聚积、胶原化或由肝星状细胞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产生胶原纤维;汇管区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分泌产生股原纤维。肝小叶内网状支架塌陷后,再生的肝细胞不能沿原有支架排列,而形成不规则的再生肝细胞结节。广泛增生的胶原纤维一方面向肝小叶内伸展,分割肝小叶,另一方面与肝小叶内的胶原纤维接成纤维间隔包绕原有的或再生的肝细胞团,形成假小叶。这些病变随着肝细胞不断坏死与再生而反复进行,最终形成肝硬化。故选E。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57wd88.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骨伤科学(正高) 中医肛肠学(副高) 医院药学(副高) 麻醉学主治医师(代码:347) 公卫主治医师(代码:362)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病理科)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影像) CT医师 中药学(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