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高血压

A

题目: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儿女,6个月,发热、咳嗽5天,拒食、双下肢水肿、尿少2天入院。出生后反复患肺炎3次,平时汗多。体检:反应差,发育欠佳,体重4kg,唇周发绀,心率160次/分,呼吸60次/分,心界扩大,心音低钝,二尖瓣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部闻及细湿啰音,肝脏肋下3.5cm,质中缘钝,双下肢水肿明显。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内膜增厚。
  •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 [多选题]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感染的母亲通过胎盘、分娩传播给婴儿

    通过输入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与异性病人有性接触

  • 解析:ACD。HIV感染的传播方式:①性传播;②注射传播,经注射途径传播主要是注射吸毒者之间共用注射器和针头而传播。接受HIV感染者的血液或被污染的血液制品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③母婴传播,感染本病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方式传播给婴儿;④其他途径,包括应用病毒携带者的器官进行移植、人工授精等。目前尚未证实空气、昆虫、水及食物或与AIDS病人的一般接触,如握手、公共游泳、被褥等会造成感染,亦未见到偶然接触发病的报告。

  • [单选题]男孩8岁,1998年因发热1周,伴畏寒,头痛呕吐1次,纳差,便秘4天,无腹痛,病前吃私人制的冰棒。体检:体温38.8℃,神志清,淡漠,舌苔厚,心肺无异常,腹略胀,肝肋下2cm,脾肋下3cm,躯干见数个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
  • 斑疹伤寒


  • [多选题]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胰腺炎时
  • 病毒经血液传播至胰

    胰导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

    胰液潴留


  • [单选题]7个月男孩,出生后3个月出现化脓性皮炎,局部淋巴结肿大,伴有溃疡性口腔炎。1周前咳嗽,气促,发热40℃,双肺中细湿啰音。胸片为双侧支气管肺炎;外周血白细胞17×109/L,中性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12,NBT2%。该病例的诊断为
  • 慢性肉芽肿病

  • 解析:根据婴儿反复发生皮肤脏器化脓性感染,伴淋巴结肿大,粒细胞增多,NBT功能降低,可确诊为慢性肉芽肿病。

  • [单选题]哪项疾病常由结核引起
  • 附睾炎

  • 解析:因左侧精索静脉呈直角汇人左肾静脉,血流阻力大,且左侧有乙状结肠压迫,故精索静脉曲张多发生在左侧;肾癌压迫症状可引起继发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多见于新生儿。

  • [单选题]以下哪一诊断最可能
  • 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解析:B。本病见于小儿各年龄时期,多见于1~5岁小儿,男女发病数无差异,春季发病牧较高。急性型患儿于发病前1~3周常有急性病毒感染史,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实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 [单选题]肾脏不产生和分泌的激素是
  • 1,25-(OH)2D3

  • 解析:食物中的维生素D2被吸收后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相结合后转运到肝脏,首先在肝脏发生第一次羟化,生成25-羟维生素D3[25-(OH)D3],循环中的[25一(OH)D3]与α-球蛋白结合被运到肾脏,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中的1-α羟化酶的作用下再次羟化,生成有很强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即1,25-(OH)2D3。

  • [多选题]儿童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共()次。
  • 8次

  • 解析:答案:C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59nj18.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口腔内科学(正高) 口腔正畸学(正高)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4)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3) 住院医师规培(急诊科) 住院医师规培(精神科) 临床医师定期考核 公卫医师定期考核 中医临床三基(护士) 医学影像专业知识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