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ML-M3

D

题目:染色体核型为t(15;17)(q22;q22),最有可能见于 (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何种酶活性很低不能使酮体在肝中氧化( )
  • 琥珀酸CoA转硫酶

  • 解析:考点: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酮体是脂肪酸在肝中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也是肝脏向肝外组织输出能量的一种形式。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极微量)三者合称酮体。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少量生成。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脂肪动员加强,乙酰CoA生成增多,酮体合成增高,血液酮体的含量可高出正常情况的数倍。酮体的利用:①场所:肝外组织(脑、骨骼肌等);②参与反应的酶:琥珀酰CoA转硫酶、乙酰乙酸硫激酶;肝中缺乏这两种酶,不能利用酮体,肝外组织不能生成酮体却能利用酮体。生理意义:为肝外组织提供有用的能源,是脂肪酸在体内氧化分解供能的另一种转运方式(脑组织和肌肉组织)。病理作用:饥饿时或糖尿病病人不能利用葡萄糖供能。脂肪动员加强,肝内产生酮体量大于肝外利用酮体量,引起酮症酸中毒、酮血症、酮尿症。

  • [单选题]下列关于骨髓中淋巴细胞形态的描述属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的是 ( )
  • 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胞体大小不均,胞浆量较多,核形不规则


  • [单选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发病比例最高的是 ( )
  • 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


  • [单选题]血块收缩不良试验主要提示 ( )
  •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 [单选题]下列哪些不是存在于血浆的凝血因子( )
  • 因子Ⅲ

  • 解析:凝血因子目前包括14个,除因子Ⅲ存在于全身组织中,其余均存在血浆中。

  • [多选题]关于冷凝集素试验,以下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
  • 冷凝集素(IgM)在低温(0~4℃)时使自身红细胞、O型红细胞或受检者同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当温度上升(37℃)后凝集现象消失

    稀释血清在4℃观察凝集效价

    原发性和继发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SLE等CAS患者的冷凝集素效价可高达1:500000


  • [多选题]关于粪便检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粪便常规检查需约5g粪便

    集卵检查和血吸虫毛蚴孵化需约30g粪便

    挑取含黏液、脓血等异常成分进行检查

    采用带盖、干净、干燥、无渗漏、无吸水性的塑料容器


  • [多选题]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 )
  • 电解质

    温度

    pH

  • 解析:(一)抗原和抗体浓度、比例 抗原和抗体浓度、比例对抗原抗体反应影响最大,是决定性因素(二)电解质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其亲水性减弱,分子表面所带的电荷易受电解质影响而失去,复合物间的排斥力下降,导致第一阶段已形成的可溶性结合物能进一步联结,出现明显的凝集或沉淀现象。试验中常用0.85%的NaCl溶液作为稀释液,以提供适当浓度的电解质。 (三)温度 适当的温度可增加抗原与抗体分子碰撞的机会,加速结合物体积的增大,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形成可见反应的速度越快,但过高则会使抗原或抗体变性失活,影响试验结果。一般在37℃下进行试验,但也有些抗原抗体在4℃下进行反应较好。 (四)酸碱度 pH过高或过低都将直接影响抗原或抗体的理化性质。例如,当pH降至3.0左右时,因接近细菌抗原的等电点,细菌表面蛋白或其他基团所带的电荷消失,其相互间的排斥力丧失而导致非特异性酸凝集,影响试验的可靠性。

  • [单选题]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总经理菲根鲍姆的《全面质量管理》发表于哪一年( )
  • 1964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600m6d.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肿瘤内科(正高) 中医耳鼻咽喉科(正高) 疾病控制(正高) 职业病学(正高) 烧伤外科学(副高) 卫生管理(副高) 康复医学技术(副高) 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3) 传染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2) 营养(士)(代码:108)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