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祛邪为主,扶正为辅
ADE
题目:扶正与祛邪同时使用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扶正与祛邪同时使用原则。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正虚较重者,则扶正为主,祛邪为辅。邪实较重者,则祛邪为主,扶正为辅。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公民50元以下,法人或其他组织1000元以下罚款属于
简易程序
解析:当违法事实清楚、有法定依据、拟作出数额较小的罚款(对公民处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当场处罚。一般程序(普通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处理决定、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制作处罚决定书、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故选BAC。
[单选题]导致面色发黄的病证是
虚证
解析:A面色淡黄无光泽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所致。面色黄如橘皮,眼发黄为湿热证。面色黄而消瘦者,多见于胃病虚热;黄而色淡者属胃病虚寒。
[单选题]胃痛,喜温喜按,呕吐清涎,继而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尿痛,证属
寒证转热
解析:患者先有寒证,后来出现热证,热证出现后,寒证便渐渐消失,这就是寒证转化为热证。多因机体阳气偏盛,寒邪从阳化热所致,也可见于治疗不当,过服温燥药物的病人。例如感受寒邪,开始为表寒证,见恶寒发热,身病无汗,苔白,脉浮紧。病情进一步发展,寒邪入里热化,恶寒症状消退,而壮热,心烦口渴,苔黄,脉数等症状相继出现,这就表示其证候由表寒而转化为里热。故此题应选C。
[单选题]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粪便镜检可见( )
白细胞增多
解析:粪便中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单选题]麻油、四氧化三铅用于制备
膏药
解析:膏药的基质原料主要是植物油和红丹或官粉。植物油以麻油为好,其制成品外观光润,棉籽油、豆油、菜油、花生油等亦可应用,但制备时较易产生泡沫,应及时除去;红丹又称章丹、铅丹、黄丹、东丹、陶丹,为橘红色非结晶粉末,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含量要求在95%以上;官粉又称官粉、铅丹、铅粉、铅白,为白色粉末,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制备膏药用红丹、官粉均应干燥,无吸潮结块。答案选E
[单选题]《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将阴凉处的环境温度定为( )
不超过20℃
解析:考查中药的养护。阴凉处:不超过20℃;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冷处:2~10℃;常温:10~3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多选题]易于耗气伤津的邪气有
暑邪
火邪
解析: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有升发之特点,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使腠理开泄而多汗。暑热之邪,易于扰乱心神,则见心烦闷乱、神不安宁等。由于大量汗出,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所以,外伤暑邪,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而火易也伤津耗气。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津液,使人体津液耗伤。故火热邪气致病,除见高热之外,往往伴有口渴喜冷饮、口舌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津伤阴亏征象。此外,还认为火热亢盛,极易损伤正气,而使全身功能减弱。所以又有“壮火食气”之说。“壮火”,这里指火热邪气。故此题应选BE。
[多选题]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有
重视精神调养
加强身体锻炼
注意生活起居
避免病邪侵害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60zrld.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