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正确答案 :A
  • 川牛膝

  • 解析: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亢证。

  • [单选题]霍乱的症候特点是
  • 正确答案 :B
  • 突发呕吐而利


  • [单选题]大头瘟多发生于
  • 正确答案 :D
  • 冬春季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湿淫证的特点
  • 正确答案 :C
  • 只能从寒化

  • 解析:六淫辨证——湿淫证 临床表现: 湿淫证以困重、闷胀、酸楚、腻浊、脉濡缓或细等为证候特点。 外湿——肢体困重、酸痛为主,或见皮肤湿疹、瘙痒,或有恶寒微热,病位偏重于体表 内湿——脘腹痞胀、纳呆、恶心、便稀等为主,病位多偏重于内脏

  • [单选题]乌梅丸证的治法是
  • 正确答案 :B
  •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 解析:乌梅丸证 【原文】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释义】本条论蛔厥的证治。蛔厥证因蛔虫内扰所致,有时作时止的特点,且常有吐出蛔虫的病史,故曰“今病者静,而复时烦”,“其人当吐蛔”。因病人脾虚肠寒,蛔虫不安其位,内扰上窜,产生剧烈疼痛,而使病人烦躁不宁。若蛔虫内伏不扰,则疼痛、烦躁消失,故称“须臾复止”。若病人进食,则可引起蛔虫扰动,不仅疼痛又生而烦躁,且可致胃失和降而发生呕吐,蛔虫有可能随之吐出。蛔厥证的治疗,当用清上温下,安蛔止痛的乌梅丸。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方中重用乌梅,为安蛔止痛之主药。用苦寒之黄连、黄柏,以清上热;用辛热之细辛、干姜、附子、蜀椒、桂枝,取其气辛以伏蛔,温以祛下寒;用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米饭、蜂蜜和胃缓急。全方酸苦辛甘并投,寒温攻补兼用,为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要方,亦可治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久利”,实为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之主方。

  • [单选题]既能祛风解表,炒炭又可止血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荆芥

  • 解析:荆芥 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 [单选题]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
  • 正确答案 :B
  • 督脉

  • 解析:督脉起于小腹内,主要循行腰背正中,络脑。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故答案为B。

  • [单选题]针灸治疗肠痈,选取的主穴是
  • 正确答案 :B
  • 阑尾、天枢、上巨虚

  • 解析:肠痈 【病因病机】 多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不洁之物,致肠胃痞塞;或过食油腻辛辣,湿热内蕴肠间;或暴食后急迫奔走或腹部用力过度,肠络受损,瘀阻不通。以上原因皆可引起肠腑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积热不散,腐肉成痈。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热盛肉腐。 【辨证】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阿是穴 阑尾 上巨虚 配穴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便秘加腹结。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刺法。留针30~60分钟,每日针2次。 2.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取右天枢、右阑尾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法 选取阑尾、神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 [单选题]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正确答案 :D
  • 阴中之阴

  • 解析: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属性相反的两种事物或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例如:昼为阳,夜为阴。而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故答案为D。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7mn729.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康复医学(正高) 结核病学(副高) 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副高) 职业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4) 辽宁初级药士 住院医师规培(泌尿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针灸科) 中医临床三基(医技)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