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产生了抗链球菌抗体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链球菌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ACD

题目:案例4:患儿女,8岁。半月前曾因发热,扁桃体发炎住院。昨天突发肉眼血尿,眼睑和下肢水肿,血压136/90mmHg,尿常规:RBC满视野,WBC20/HP,蛋白(++)。

解析:1.患儿的发病符合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2.患儿考虑为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故应检查血常规、ASO、血沉等;患儿有血尿、水肿要了解肾功能情况;补体C3降低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此时血培养一般阴性,咽拭子培养阳性率约为20%~30%。 3.人类链球菌感染中85%以上由A群链球菌引起,所致疾病有三类:急性化脓性感染,如丹毒、蜂窝织炎等;猩红热;链球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有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B群是新生儿菌血症和脑膜炎的常见菌。肺炎链球菌是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病原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所致感染最多见于尿路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 4.链球菌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导致肾小球肾炎,属Ⅲ型超敏反应。 5.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抗链球菌抗体,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激活补体释放过敏毒素,导致血小板凝集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白细胞释放酶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红细胞、蛋白质进入尿中。 6.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大、中、小分子的蛋白都能通过而出现在尿中,故为非选择性蛋白尿。本-周蛋白只出现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中。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下列哪些叙述符合G-6-PD缺乏症 ( )
  • G-6-PD缺乏是X性连锁隐性或不完全显性遗传

    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是这种疾病的确诊试验之一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质粒的基本特性
  • 非转移性

  • 解析:质粒的基本特性是:DNA的复制为不依赖细菌染色体而自主复制、不相容性、转移性、指令宿主菌编码某些特殊功能蛋白质。

  • [单选题]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应采用哪种生物芯片
  • 表达谱芯片


  • [多选题]人类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包括
  • HPA-1

    HPA-2

    HPA-3

    HPA-4

    HPA-5


  • [单选题]胃酸测定结果降低的是
  • 胃癌


  • [多选题]消化性溃疡的攻击因子包括
  • 胃酸

    幽门螺杆菌

    非甾体消炎药

  • 解析: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其主要的攻击因子为;胃酸,幽门螺旋杆菌和非甾体消炎药。

  • [单选题]凝血酶时间测定正常,主要提示 ( )
  • Fg无缺陷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877r7m.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病理学(副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副高) 妇产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1) 护理学(护师)(代码:203) 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儿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全科) LA医师 公共基础知识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