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4.5
E
题目:患儿男性,2岁1个月。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有痰不易咳出,剧咳、伴颜面憋红,经院外抗感染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出现精神反应差,呼吸急促,门诊以“重症肺炎”收入监护病房。入院查体:意识清楚,急性病容,口唇发绀,体温37.0℃,心率166次/分,呼吸70次/分。
解析:根据患儿年龄,气管插管有不同的内径号:早产儿为2.5~3.0,足月儿3~3.15,6个月儿为3.5,1岁为4.0;2岁以上患儿使用的导管内径可按“年龄÷4+4”计算。紧急情况下也可用估计法,即导管外径约等于患儿小手指粗细。此题E选项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小儿出生时存在,以后永不消失的神经反射是
吞咽反射
解析:出生时即存在,终生不消失的反射包括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包括迈步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觅食及吸吮反射;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包括降落伞反射及平衡反射。
[单选题]痰标本的质量评价:(用显微镜筛选)在低倍镜下,检查鳞状上皮细胞,至少10个视野,集中在有白细胞处,合格标本为白细胞与鳞状上皮细胞比例大于
2∶1
[多选题]儿科护士的角色是
直接护理者
患儿的代言人
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
康复与预防的指导者
保健活动的合作与协调者
解析:儿科护士的角色1.直接护理者。2.患儿的代言人。3.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4.康复与预防的指导者。5.合作与协调者。
[单选题]佝偻病激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骨骼改变
解析:激期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以及智力发育迟缓。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多选题]手消毒指征
在实施侵入性医疗护理前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脱手套后或无洗手设备时
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前
解析:手消毒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4)在实施侵入性医疗护理前。(5)脱手套后或无洗手设备时(6)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前。故选ABCDE。
[单选题]关于有机酸代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为人体必需的支链氨基酸,通过转氨作用转变为酮基支链有机酸,并经氧化脱羧形成支链酰基辅酶A产物
解析:枫糖尿症,支链酮酸尿症,即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分支酮酸脱羧酶的先天性缺陷,致使分支氨基酸分解代谢受阻,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α-酮-β-甲基戊酸,带有枫糖浆的香甜气味而得名。
[多选题]早产儿易发生佝偻病的原因是
维生素D储存少
生长发育需钙、磷、维生素D相对较多
解析:新生儿佝偻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钙磷和维生素D贮备不足:钙磷贮备的75%在妊娠最后3个月。当孕妇患妊高征、日照不足、偏食,以及双胎、早产等,均可以使新生儿体内钙磷和/或维生素D贮备不足。 2、维生素D和钙磷摄取不足:牛乳及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很低,牛乳钙鳞比例不适于肠道吸收。 3、生长速度快:妊娠后3个月胎儿和新生儿生长速度快。 4、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及肝肾功能不完善: 5、其它因素:各种疾病、利尿剂、碳酸氢钠、抗惊厥药等影响钙鳞和维生素的代谢。
[单选题]患儿,男,6个月。注入免疫制剂后数秒钟,表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脉细速、恶心呕吐、惊厥。考虑诊断为
过敏性休克
解析:过敏性休克:于注射免疫制剂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脉细速、恶心呕吐、惊厥、大小便失禁以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此时应使患儿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并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预防接种”知识点进行考核】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8ldqm.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