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黏附
A
题目:血管损伤后止血栓能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有赖于血小板的哪项特性(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以下错误的观点是( )
准确性肯定高于手工法
[单选题]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Ig是( )
IgE
解析:IgE为单体结构,其Fc段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又称亲细胞抗体。
[单选题]下列有关胰岛素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使血糖浓度升高
[单选题]利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检测CIC时,PEG最终浓度是( )
3%~4%
解析:聚乙二醇(PEG)是一种无电荷的线性分子结构的多糖,具有较强的脱水作用,可引起蛋白质的沉淀。PEG沉淀法检测CIC时,PEG最终浓度是3%~4%,其浊度与血清中CIC含量相关,2%PEG只能沉淀大分子,>5%PEG选择沉淀CIC的特性消失。
[单选题]在制备培养基时,常需用比色管法,比色来调整pH值,而制标准比色管时常用哪种缓冲液( )
磷酸盐缓冲液
[单选题]某肿瘤特异性抗原,不存在于任何正常细胞中,其最显著特征是呈现高度的个体独特性,那么最可能诱发此抗原的是
化学物质
解析:化学物质诱发的肿瘤,其肿瘤抗原的显著特征是高度个体化。不同肿瘤,甚至是同一化学物质诱导的肿瘤,其表达的肿瘤抗原可不相同。
[单选题]线粒体外NADH经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磷酸化的P/O值为( )
1.5
解析:考点:胞质中NADH的转运机制。胞质中NADH进入线粒体的穿梭机制主要有两种:①α-磷酸甘油穿梭: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中,1分子NADH经此穿梭能产生1.5分子ATP;②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主要存在于肝、肾和心肌中,1分子NADH经此穿梭能产生2.5分子ATP。
[多选题]免疫复合物活化补体可以导致( )
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过敏毒素释放
中性粒细胞的杀伤
调理作用
趋化因子释放
解析:免疫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可以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
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细胞抗细菌、病毒、肿瘤及抗寄生虫作用。
调理作用:调理素可与细菌及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其吞噬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
炎性反应介质作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多种具有促炎作用的片段,如C5a、C3a、C4a等,这三者都是过敏毒素,可与肥大细胞或者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触发其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其他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介导局部炎性反应。另外C5a具有趋化作用,诱导中性粒细胞的粘附作用。
清除免疫复合物: 补体在活化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例如C3b和C4b等,对抗原抗体复合物有很强的亲和力,可共价结合到免疫复合物上,然后通过补体的其他效应对免疫复合物产生抑制或清除作用。
掌握经典途径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9w08ne.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