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3~14天

C

题目: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

解析: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是指从出生到发病的时限。大多为 4-8日(或3-14日)。潜伏期越短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的隐性体征
  • 陶瑟氏征

  • 解析:隐性体征有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

  • [单选题]同一类传染病患者可住同一房间,床距应保持
  • 100cm以上


  • [单选题]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 球结膜充血

  • 解析: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

  • [单选题]下列不符合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表现是( )
  • 多见于2岁以上

  • 解析:??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名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内。因此A选项错误。

  • [单选题]婴儿腹泻轻度脱水第1天补液总量为 ( )
  • 90~120ml/kg

  • 解析:轻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 [单选题]骨龄超前的疾病为
  • 中枢性性早熟

  • 解析:中枢性性早熟由于开始发育年龄提前使开始发育时的基础身高低于正常发育者;骨成熟加速,骨龄超越年龄,骨骺提前愈合而停止生长最终使成年身高不能达到遗传应有身高。

  • [多选题]关于原位菌群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也称定位转移

    即正常菌群在外来菌的入侵下在原有部位发生了数量或种类结构上的变化

    失调因素被消除后,正常菌群均可自然恢复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仅发生原位菌群失调

  • 解析:原位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虽仍生活在原来部位,亦无外来菌入侵,但发生了数量上或种类结构上的变化 。一度原位菌群失调在失调因素被消除后,可自然恢复;二度失调时,菌群内由生理波动转变为病理波动,去除失调因素后菌群仍处于失调状态,不易恢复,具有不可逆性 。移位菌群失调又称定位转移,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易发生 。故选ABCD。

  •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是( )
  • 血液

  • 解析: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毒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或口鼻分泌物排出,粪便排出病毒的时间长达3~5周。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或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本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是一种儿童夏季高发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交叉感染,尤其幼儿时期的儿童,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粪便等污染的手、手绢、毛巾、牙杯、玩具、餐具、奶瓶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故选

  • [单选题]患儿男,8岁。因“低热、干咳、疲乏、食欲减退3周入院”。患儿于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最高体温38.1℃,夜间易出汗,中间咳嗽、无痰。患儿祖父为开放性结核病患者,患儿未接种卡介苗。对该患儿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 INH+RFP+EMB

  • 解析:1)杀菌药:全杀菌药:异烟肼(INH)及利福平(RFP)。半效杀菌药:链霉素(SM)和吡嗪酰胺(PZA)。2)抑菌药:乙胺丁醇(EMB)、氨硫脲(TBI)或乙硫异烟胺(ETH)。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结核病患儿的护理(概述)、治疗要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9wqnr.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耳鼻咽喉科(正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外科护理(副高) 儿科护理(副高) 肿瘤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41) 住院医师规培(麻醉科)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科) 临床医师定期考核 公共基础知识 中医助理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