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糖皮质激素

B

题目:患儿,女,10岁,既往体健。发热4周,体温38~39℃,多汗,乏力,肘、膝关节酸痛。查体:面色苍白,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心率增快,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可闻及3/6收缩期杂音。心电图:P-R间期延长,ST段下移。红细胞沉降率65mm/h。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哪项不符合
  • 麻疹的传染源包括麻疹患者和健康带菌者


  • [单选题]当同时有颈项强直、出血性皮疹与休克存在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
  •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

  • 解析:【解析】脑膜炎球菌感染易有瘀斑、瘀点和休克,并且脑膜刺激征阳性者多。

  • [单选题]男,3岁,诊为支气管哮喘危重症,经镇静、平喘处理,仍呼吸困难。查体呼吸50/min,面灰,三凹征明显,口唇发绀。心率160/min,肝脏肋下3cm,双肺闻及广泛的呼气相喘鸣音,此时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 心力衰竭

  • 解析:呼吸困难合并心率增快、肝脏肿大是心衰的表现。

  • [单选题]含铜量较高的食物不包括
  • 蔬菜


  • [单选题]洋地黄中毒的常见心电图表现是
  • 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 解析:服用洋地黄过程中,心律突然转变,是诊断洋地黄中毒的重要依据。如心率突然显著减慢或加速,由不规则转为规则,或由规则转为有特殊规律的不规则。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心律失常有: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呈二联律,特别是发生在心房颤动基础上;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与房室结性心律。故此题选D。而B选项的心电图上ST-T段呈鱼钩样改变,应称为洋地黄效应,这是由于洋地黄类药物缩短了动作电位1、2、3时相所引起的,是使用过量洋地黄的表现,是正常现象,而不是洋地黄中毒的表现。考生要重点区别洋地黄中毒与洋地黄效应的不同。

  • [多选题]淋巴细胞增加见于
  • 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白血病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d7z8e.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口腔颌面外科学(正高) 变态反应(正高) 外科护理(正高) 普通外科学(副高) 口腔正畸学(副高) 口腔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5)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代码:207) 住院医师规培(急诊科) 住院医师规培(整形外科) 中医医师定期考核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