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片姜黄、羌活、桂枝

E

题目:治疗上肢部位的痹证,应加用的药物是( )

解析:辨病位用药:根据痹证的病位不同,在辨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使用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痹在上肢可选用片姜黄、羌活、桂枝以通经达络,祛风胜湿;下肢疼痛者可选用独活、川牛膝、木瓜以引药下行;痹证累及颈椎,出现颈部僵硬不适,疼痛,左右前后活动受限者,可选用葛根、伸筋草、桂枝、羌活以舒筋通络,祛风止痛;痹证腰部疼痛、僵硬,弯腰活动受限者,可选用桑寄生、杜仲、巴戟天、淫羊藿、?虫以补肾强腰,化瘀止痛;两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者,可用土茯苓、车前子、薏苡仁、猫爪草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痹证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灼热者,可选用土贝母、猫眼草、蜂房、威灵仙以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法,总的归纳为
  • 补法与泻法

  • 解析:基本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针刺必须得气,得气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正确寻找肛瘘内口的方法( )
  • 探针法

  • 解析:探针法是正确寻找肛瘘内口的方法。

  • [单选题]巴豆的功效是( )
  •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 解析: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 [单选题]丹痧发热与出疹的关系表现是( )
  • 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

  • 解析:本题为识记题,丹痧前驱期一般不超过24小时,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咽痛,吞咽时加剧。伴头痛,呕吐,厌食,烦躁不安等症,咽及扁桃体有脓性分泌物,软腭充血,有细小红疹或出血点,称为粘膜内疹,每先于皮疹出现,颈前淋巴结肿大压痛。丹痧出疹期一般在起病12-24小时内出疹。皮疹从耳后、颈部、胸背迅速蔓延四肢,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晕,压之退色,其上散布针尖大小猩红色皮疹,疏密不等,以颈部、肘前、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形成紫红色线条,称线状疹。皮肤表面呈鸡皮样,皮疹有瘙痒感。面颊充血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称环口苍白圈。病初舌苔厚,3-4天后舌苔剥脱,舌红起刺,称杨梅舌。所以本题选B。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ddm4e.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心血管内科(正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正高) 环境卫生(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正高) 中医护理(正高) 消化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6) 住院医师规培(内科) 住院医师规培(皮肤科) 临床医师定期考核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