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巩膜化角膜

B

题目:患儿男,1岁,自出生后发现左眼眼球变白,并较右眼小。检查左结膜无充血,角膜成巩膜色样混浊,其表层有分枝血管网从巩膜扩展至全角膜,属非进行性,亦无明显炎症表现。做眼B超未见异常。此时首先需考虑的疾病是( )。

解析:巩膜化角膜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是一种非进行性,非炎症的角膜先天异常。病变角膜的颜色为巩膜样改变,有新生血管长入。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考虑的诊断是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脓漏眼多由下列哪种细菌引起
  • 淋病奈瑟菌

  • 解析:淋菌性结膜炎初期眼分泌物常为浆液性,有时为血性,以后呈脓性,源源不断从睑裂溢出,称为脓漏眼。其他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结膜炎不会出现该现象。

  • [多选题]用于肝纤维化评价的酶学指标主要有
  • 脯氨酰羟化酶

    单胺氧化酶


  • [单选题]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发病的时间
  • 生后2~3天


  • [多选题]常出现视网膜色素变性类改变的综合征包括( )
  • Lawrence-Moon综合征

    小口氏病

    Alport综合征

    Senior-Loken综合征


  • [单选题]患者女,16岁,诉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十余年,验光不能矫正。角膜中央前弹力层下可见灰白点状混浊,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病灶之间角膜完全正常透明。单眼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后病理检查提示:颗粒为玻璃样物质,用Masson三重染色呈鲜红色。此患者的诊断是( )。
  •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

  • 解析: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是常见的角膜营养不良之一,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研究证实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为5q31位点上的角膜上皮素基因发生改变所致。患者双眼对称性发展,青春期后明显。发病时除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外,可不伴随其他症状。当角膜上皮出现糜烂时可出现眼红与畏光。角膜中央前弹力层下可见灰白点状混浊,合成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形态各异,逐步向角膜实质深层发展,病灶之间角膜完全正常透明。病理组织学具有特征性,角膜颗粒为玻璃样物质,用Masson三重染色呈鲜红色,用PAS法(过碘酸-雪夫染色)呈弱染,沉淀物的周围部位被刚果红着染。因此从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得知,正确的诊断应该是C。

  • [单选题]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发明于哪年 ( )
  • 20世纪60年代


  • [单选题]“阿波罗11号结膜炎”是指
  •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 [多选题]以结膜滤泡形成为主要体征的结膜疾病包括( )
  • 病毒性结膜炎

    沙眼

    药物(缩瞳剂等)所致的结膜炎


  • [单选题]手少阳三焦经在头面部的循行过眼、耳、口、鼻、咽喉等五种器官中的( )
  • 二种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dq5zkl.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正高) 临床营养(副高) 肾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7) 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4) 护理学(护师)(代码:203)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 住院医师规培(内科)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肿瘤科) LA物理师 畜牧兽医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