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PA IgG明显增高者切脾疗效好

D

题目: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脾切除冶疗,错误的是

解析:D。脾切除有效率约70%,适用于病程超过1年,血小板持续50×109/L,有较严重的出血症状,内科治疗效果不好者,手术宜在6岁以后进行。10岁以内发病的患者,其5年自然缓解机会较大,尽可能不做脾切除。术前PA IgG极度增高者,脾切除的疗效较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该患儿治疗应首选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 [单选题](35~36题共用题干)
  • 46cm

  • 解析:C。胎儿期脑生长居全身各系统的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相对大,平均32~ 34cm;与体重、身长增长相似,第一年前3个月头围的增长(6cm)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m),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m;生后第二年头围增长减慢,约为2cm,2岁时头围约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 [单选题]如果智商为40,属于
  • 中度智能迟缓


  • [单选题]患儿2岁,冬季发病,突发高热,喘憋3天,病前1周有皮肤感染史,体格检查:肺部散在中细湿啰音,皮肤可见猩红热样皮疹,血象白细胞总数8000/mm3,中性粒细胞90%,胸部X线可见大小不等的斑点状结节阴影,该患儿应诊断为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 [多选题]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评估,以下哪些是高危因素?()
  • 有肥胖或糖尿病家族史

    低出生体重

    过度喂养史

  • 解析:答案:ABC

  • [多选题]下腔静脉造影术后7天开始,患儿右下肢 (造影穿刺侧)增粗。右足背动脉搏动亦有所减弱,局部皮肤温度无变化,局部无波动感。与此同时,腹水增多,腹胀加剧,入院第36天(造影术后20天)行腹腔穿刺,腹水外观清亮,镜检未见细胞,蛋白定量为1.0g/L,培养阴性。上述体征提示该病人可能出现了哪些病情变化
  • 右侧股静脉栓形成

    髂外静脉栓形成

    新血栓形成

  • 解析:本问提示有两个方面:一是右下肢肿胀;二是腹水加重。此时,患儿是下腔静脉造影后7天出现右下肢(造影穿刺侧)增粗,局部皮温无变化。同时,腹水增多,腹水性质外观清亮,未见细胞,蛋白定量3g/dl,细菌培养阴性。根据这些特点,首先考虑下肢肿胀的问题。下肢肿胀是水肿还是血肿?如果是血肿,根据提示,局部无波动感,另外单纯右下肢血肿不能解释腹水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排除C项。关于右下肢局部水肿,是由于炎症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的炎性肿胀?还是由于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加上患儿的严重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提示中描述患儿右下肢局部皮肤温度无变化,不符合炎性肿胀。因为炎性肿胀有“红、肿、痛、热”表现。因此,也可以排除右下肢蜂窝组织炎。如上述所分析的,患儿右下肢局部肿胀很可能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加上严重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患儿原有下腔静脉上段血栓形成,在引起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加上7天前局部静脉穿刺造成血管损伤,可以在局部诱发新的血栓形成。就其部位而言,我们必须看到该患儿除右下肢肿胀外,还有腹水的增加。血栓形成的部位有可能在右侧股静脉、右骼外静脉、下腔静脉,一处或多处并存,所以B、E、G项均为正确答案。至于心力衰竭引起的下肢水肿。应该是双下肢水肿后伴有肝脏肿大。如果是全心衰或左心衰可有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表现。提示中并没有以上症状描述。因此,第F项答案是错的,根据提示,患儿腹腔穿刺腹水检查的结果是,腹水清亮、无细胞成分、蛋白含量不高、培养阴性。这些不符合原发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表现。

  • [单选题]肠原性紫绀者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为()
  • >10%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dw63ne.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内科学(正高) 计划生育(正高) 风湿病(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正高) 泌尿外科学(副高) 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5)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3) 中医助理医师 中药学(师) 医学检验(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