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肝细胞异型增生
D
题目: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不包括 (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有关食管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
中老年发病率高
我国北方发病率高
解析:1.食管癌是(esophageal carcinoma)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食管肿瘤的90%以上,在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中仅次于胃癌而居第2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是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故A正确。2.地区性分布,如在河南、河北等省,其发病率、死亡率在各种肿瘤中高居首位,E正确。3.食道癌的发病随首年领增加,80%的患者发病在50岁以后,死亡构成最高是50-69岁组,占全部的60%以上。D正确。4.高发区的患病年龄约比低发区提前10年。故C错误。
[单选题]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学大体形态分型中,最常见的是
块状(巨块)型
解析: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学大体形态分型可分为块状(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小癌型。其中块状(巨块)型最常见。
[单选题]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时腹水性质是
界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
解析: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时腹水多为渗出液,但因渗出的腹水常被原有的漏出性腹水所稀释,其性质可介于漏出液和渗出液之间。
[单选题]有关肝硬化饮食,不正确的是
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增加蛋白质
[多选题]血浆蛋白经胃肠道丢失的机制为
黏膜通透性增加
淋巴管阻塞
黏膜破损
解析:胃丢失蛋白也就是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浆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而致低蛋白血症的一组疾病。蛋白质丢失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1.胃肠黏膜糜烂或溃疡导致蛋白渗出或漏出。2.黏膜细胞损伤或缺失,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宽,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漏入肠腔。3.肠淋巴管阻塞,肠间质压力升高,使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但不能保持在间质中或被吸收引起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机制还不清楚,可能是由于炎症区细胞外液和炎性液体渗出所致。故选ACD
[多选题]关于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临床上可出现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及叩痛
即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也不能排除细菌性肝脓肿的可能
单次B超检查未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并不能完全排除肝脓肿的可能
若CT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呈“双靶征”,对诊断肝脓肿有一定的特异性
解析:1. 本病一般起病较急,由于肝脏血运丰富,一旦发生化脓性感染后,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全身脓毒性反应。临床上常继发某种前驱性疾病(如胆道蛔虫病)之后突发寒战、高热和肝区疼痛等。2. 绝大多数都有白细胞数增高现象,总数可达(15~20)×109/L或更高,中性白细胞多在90%以上,有核左移现象。病情较重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多有升高,甚至血清胆红素也出现增高。3. 超声波检查 可发现脓肿部位有典型的液性回声暗区或脓肿内液平面。该检查除能有助于临床诊断外,还可以帮助了解脓腔的部位、大小及距体表的深度,以便确定脓肿的最佳穿刺点和进针方向与深度,或者为手术引流提供入路选择。4. CT检查可发现脓肿的大小及形态,显示脓肿在肝脏中的确切部位,为临床医师行脓肿穿刺及手术引流提供清晰、直观的影像资料。主要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区。故ABCD正确。5.气液平面为B超所示,故E错误。
[单选题]男性,42岁,单位健康体检发现AFP升高>50μg/L,肝功能正常,HBsAg(+)HBeAg(+),HBcAb(+),最可能的诊断是
亚临床肝癌
[单选题]对于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芳香族氨基酸减少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e2w02.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