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接触毒性大的毒物,就一定会中毒

A

题目:在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中,哪一种状况和条件是错误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A型性格的特征是
  • 雄心壮志、喜欢竞争、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


  • [单选题]根据食品强化的定义,进行食品强化的目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为改变食物的感官性状

  • 解析:食品强化的目的包括:达到特定目的的营养需要;弥补某些食品天然营养素的缺陷;为满足特殊人群预防需要;补充食品加工损失的营养素。

  • [单选题]处于抵御化脓性细菌入侵第一线的细胞是
  • 中性粒细胞


  • [单选题]高剂量TD-Ag
  • 引起T、B细胞免疫耐受


  • [单选题]下列关于工业通风论述错误的是
  • 是降低车间空气中尘、毒污染的唯一有效措施

  • 解析:工业通风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技术手段,合理组织气流,控制或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余湿,创造卫生适宜的生产环境。

  • [单选题]儿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适宜比例为
  • 55%~65%

  • 解析: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能量与各种营养素:安排的膳食应满足小儿每日所需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营养素的供应应保持稳定,不可忽高忽低。能量分配以总的供热中蛋白质占12%~15%、脂肪占25%~35%、碳水化合物占45%~55%为宜。②膳食品种:食物品种应多样化,根据市场供应和季节变换食谱。每日奶或奶制品不应少于350ml,此外还应供给一定量的蛋类、豆制品、半肥瘦的肉、肝、动物血和海产品。蔬菜的量应充足,大致与主食量相等,其中黄绿色蔬菜应占一半左右。③餐次:儿童的胃容量和食物从胃排空的时间随年龄而增加,因此每日餐点的搭配应合理。学龄前儿童宜采用四餐制,各餐间隔3~4小时;学龄儿童可采用三餐制,各餐间隔4~6小时。④烹调:食物的烹调加工应符合小儿消化功能的特点,应加工细致、注意色香味,以增进小儿食欲。此外应有良好的就餐环境,以安静、清洁、美观为宜。⑤食品安全卫生:应严格管理食品安全,注意饮食卫生,做到进食前洗手,防止食物污染和食物中毒。

  • [单选题]变异系数是
  • 描述计量资料相对离散程度的指标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e63w7r.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口腔内科学(正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副高) 心血管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4) 胸心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9)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8) 广东省药学专业中级(药学类) 病理学技术(士)(代码:106) 住院医师规培(临床病理科)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检验科) 公卫助理医师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