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拍牙片

C

题目: 患儿3岁,右上第一乳切牙嵌入,牙冠舌倾。右上第二乳切牙冠折露髓,叩(+),松Ⅰ度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手术后治疗的伦理要求是
  • 减轻痛苦,加速康复

  • 解析:手术后治疗的伦理要求是减轻痛苦,加速康复。心理治疗人员通过与患者建立治疗关系与互动,积极影响患者,达到减轻痛苦、消除或减轻症状的目的,帮助患者健全人格、适应社会、促进康复。

  • [单选题]哪项描述与混合瘤的临床表现不符
  • 肿瘤质地硬,呈结节状


  • [单选题]慢性根尖周炎的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
  • X线片根尖周透射区

  • 解析:慢性根尖周炎多为牙髓病的继发病,是根管内长期病原刺激物的存在导致根尖周组织出现的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症性肉芽组织的形成和牙槽骨的破坏。从X线片上,可以看出根尖的骨质破坏,并可由破坏的影像学表现判断病变的性质。故选B。

  • [单选题]可摘局部义齿所应用的舌隆突支托凹通常
  • 位于尖牙舌隆突上

  • 解析:舌隆突支托凹位于尖牙舌隆突上,在舌面颈1/3和中1/3交界处,呈"V"字形。故选D。

  • [单选题]不引起根尖周炎的物理因素是
  • 器械折断于根管内

  • 解析:根尖周炎的物理因素有如意外碰伤、斗殴可导致牙根尖周组织损伤,特别注意的是医源性损伤,如戴入嵌体或冠时击牙过猛、拔牙时误伤邻牙,矫治力过大,根疗器械或材料超出根尖孔等,导致根尖周炎性反应,但不包括器械折断于根管内。故本题选择E。

  • [单选题]形成牙周袋的因素包括
  • 以上均是

  • 解析:参与牙周袋形成的因素主要有细菌、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结合上皮等。

  • [单选题]下列有关DNA二级结构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双螺旋以左手方式盘绕为主

  • 解析:1.两条多核苷酸链以相同的旋转绕同一个公共轴形成右手双螺旋,螺旋的直径2.0nm,故B为正确答案;2.两条多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一条5'-3',另一条3'-5';3.两条多核苷酸链的糖-磷酸骨架位于双螺旋外侧,碱基平面位于链的内侧;4.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10对碱基,相邻碱基对之间的轴向距离为0.34nm,每个螺旋的轴距为3.4nm;碱基A与T配对,C与G配对。

  • [单选题]使用特异性抗体,进入口腔被动免疫预防龋齿,在口腔中的作用不包括
  • 刺激机体产生抗致龋菌抗体

  • 解析:特异性抗体使用的是被动免疫方法,直接在口腔内与致龋菌抗原进行免疫,达到防龋目的。包括:①特异性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用致龋菌的单克隆和多克隆抗原免疫动物后,从动物提取特异性抗体,直接与口腔内致龋菌进行免疫反应达到防龋作用(A错)。②多肽抗体:这种抗体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疫苗免疫动物获得特异性抗体。③转基因抗体:这种抗体的产生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异性抗体分子整合到植物基因中,使转基因植物高水平表达单抗全长抗体分子。综合上述研究,特异性抗体直接作用于口腔内的致龋菌,可使致龋菌总数减少,黏附受抑制,龋发生率下降,较疫苗安全,并不使机体产生抗体,而其本身即为一种抗体,而不是抗原。故选A。

  • [单选题]男,70岁。3周前左侧下颌前部肿痛,经消炎药治疗后现已缓解。查见右下2残根,不松动,X线片见右下2根尖周透射区约3mm×5mm,根尖部少量外吸收。当日应做的治疗为
  • 根管治疗

  • 解析:患牙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疼痛缓解,但是经过检查,发现残根的根尖周病变无好转,且根尖部吸收,说明根尖部炎症未消退,则可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当日治疗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消除根尖炎症。随着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已经淘汰塑化治疗,在根管治疗完毕以后可以进行覆盖义齿的修复治疗。而根尖手术适合无法从冠部进入消除根尖炎症的情况,因为牙根部松动,没有拔除指征,故不选择拔除。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e7j6zk.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骨外科学(副高) 泌尿外科学(副高) 超声医学技术(副高)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6)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9) 妇产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1)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眼科) 麻醉学专业知识 病案信息技术(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