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中位数

C

题目:欲表示末端无确定数据的资料平均水平时,宜采用的指标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以下研究方法中不属于描述性研究的是
  • 实验性研究


  • [单选题]我国工业卫生规定,车间空气中含10%以上游离SiO2,最高允许浓度为
  • 2mg/m3


  • [多选题]实验性病因研究与观察性病因研究的特点与区别是
  • 实验研究分组是按随机化原则,观察性研究不是

    实验性研究的因素是人为控制的,观察性研究不是

    实验性研究用于病因研究时可能存在医德问题


  • [单选题]减压病的治疗为
  • 加压治疗


  • [单选题]测量教室CO2含量一般应选每年的

  • [单选题]无芽孢厌氧菌的致病物质不包括
  • 鞭毛


  • [单选题]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 毒物的吸收途径

  • 解析:①毒物的化学结构,物质的化学结构不仅直接决定其理化性质,也决定其参与各种化学反应的能力;而物质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活性又与其生物学活性和生物学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毒性。目前已了解一些毒物的化学结构与其毒性有关。②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不论毒物的毒性大小如何,都必须在体内达到一定量才会引起中毒。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时间长,若防护措施不力,则进入体内的量大,容易发生中毒。因此,降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缩短接触时间,减少毒物进入体内的量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③联合作用,毒物与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可同时或先后共同作用于人体,其毒效应可表现为独立、相加、协同和拮抗作用。进行卫生学评价时应注意的是毒物和其他有害因素的相加和协同作用,以及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已知环境温、湿度可影响毒物的毒作用。在高温环境下毒物的毒作用一般较常温大。④个体易感性,人体对毒物毒作用的敏感性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即使在同一接触条件下,不同个体所出现的反应可相差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个体因素很多,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况、营养、内分泌功能、免疫状态及个体遗传特征等。

  • [单选题]糠尿病患者的理想体重(kg)计算公式为
  • 身高(cm)-115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e7lvmr.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麻醉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正高) 护理学(正高)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正高) 结核病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副高) 职业病学(副高) 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4) 放射医学技术(士)(代码:104) 医学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