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洋地黄中毒
B
题目:病例摘要:男性,36岁,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洋地黄过程中,心室率突然转为绝对规则,55次/分。
解析:服用洋地黄过程中,心律突然转变,是诊断洋地黄中毒的重要依据。如心率突然显著减慢或加速,由不规则转为规则,或由规则转为有特殊规律的不规则。故B正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时要排除
无过量饮酒史
活动性病毒感染
胆道疾病
无肝毒性药物应用史
无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史
解析: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慢性肝炎,约34%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仅因体检发现肝功异常而就诊;30%的患者就诊时即出现肝硬化;8%患者因呕血和(或)黑便等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表现而就诊;部分患者以急性、甚至暴发性起病(约占26%),其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较高,临床过程凶险。约17%~48%AIH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1型糖尿病等,甚至是部分患者首次就诊的原因。故上述因素都需要排除。
[多选题]提示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是( )
腹水
脾大
解析:门脉高压症可引起侧支循环开放、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以及腹水等三大临床表现,其他尚有蜘蛛痣、肝掌和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大多数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即可做出门脉高压症的诊断。故选:BD。
[多选题]上消化道出血经治疗后,出现以下哪种情况应考虑出血仍在继续
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压积继续下降
黑粪次数增多
反复呕血
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而未见明显改善
补液后尿量增多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不降
解析:1、反复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伴有肠鸣音亢进;2、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而未见循环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恶化;3、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升高;4、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升高。
[多选题]下列对肝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多倍体细胞多
常含有2个细胞核
胞质呈嗜酸性
细胞器发达
解析:肝脏是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极小,肉眼看不到,必须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微体是肝细胞内最小的细胞器,为由单层界膜包绕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1.多面体形;核大而圆,居中,常染色质丰富,部分有双核或多倍体核;胞质嗜酸性,含弥散分布的嗜碱性团块。故AD正确。2. 细胞器发达:粗面内质网合成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脂蛋白和补体等血浆蛋白滑面内质网:参与生物转化和代谢,如胆汁合成、脂类代谢、糖代谢、激素代谢和有机异物的转化高尔基复合体:参与蛋白的加工和胆汁排泌线粒体、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丰富。E正确。3. 肝细胞核主要由去氧核糖核酸(DNA)和组蛋白等组成。C正确。
[多选题]有助于缺血性肠病的确诊指征包括
钡灌肠检查发现“指压迹征”
X线检查出现脾曲锐角征
肠镜见节段性分布的黏膜淤斑
肠镜见纵行匐行性溃疡
肠壁钡剂显影
解析:1.钡灌肠特别是结肠双重对比造影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均可见特征性的多发息肉样充盈缺损,称之为“指压迹征”或“假性肿瘤征”,肠管痉挛、脾曲锐角征早期亦多见,肠壁内出现钡剂显影则有特异性,说明坏死深达肌层。2.特别是在便血期的急诊内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病变涉及黏膜及黏膜下层,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瘀斑,黏膜下出血,黏膜呈暗红色,血管网消失,可有部分黏膜坏死,继之黏膜脱落、溃疡形成,呈环形、纵形、蛇形及散在溃疡糜。故全选。
[多选题]患者男,68岁,患慢性胃炎20年,近6个月出现黑粪,无明显反酸,有进行性消瘦。在胃镜检查前可早期应用的药物包括
胃黏膜保护剂
中和胃酸药物
静脉用止血药物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药物
解析:(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给予镇静剂,如巴比妥类药物或吗啡制剂,使其精神镇静,减少恐惧。密切观察各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检查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以作为进一步治疗的依据。如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可给予口服溃疡病饮食,并可口服止血药,如仙鹤草素、云南白药、汉三七或其他止血药等。(2)输血和补液: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给予输血或补液。(3)胃溃疡病应主要选择增强黏膜抵抗力的药物,如生胃酮、胶体次枸橼酸铋和硫糖铝等和降低胃内酸度的药物,如组胺H2受体拮抗药和质子泵抑制药。故BCDE正确。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ekkd52.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