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胃镜检查
D
题目:患者,男性,68岁。8年来餐后1小时左右上腹部疼痛。多于秋季复发,每次持续3到5天不等。服雷尼替丁后症状可缓解。近2月疼痛持续性,服药后不缓解。间断黑便。查体:重度贫血貌,左锁骨上淋巴结可触及,约2个花生米大小,质地较硬。上腹部轻压痛。
解析:1.胃溃疡的患者中,如近期内症状有变化者应考虑到恶性胃溃疡,应进行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病理检查,诊断明确尽早手术治疗。
6.胃泌瘤又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本病有三个主要特点:(1)顽固性溃疡病,有时在非典型部位出现,如十二指肠下段、空肠上段、食管下端等部位;(2)有大量胃酸分泌;(3)往往在胰腺部位发现有非B细胞的胰腺细胞瘤。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为主,除了溃疡病症状,20%~30%伴有严重的腹泻,更为突出的是在手术治疗后溃疡病症状很快复发。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CDE。
7.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癌变。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BDE。
8.消化性溃疡的手术适应证为大量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时:急性穿孔;瘢痕性幽门梗阻: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胃溃疡疑有癌变。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在( )
脾、胃
[多选题]下列哪些因素与难治性溃疡有关
特殊类型溃疡
神经精神因素未解除
幽门螺杆菌感染持续阳性
解析:①HP感染;阳性。②治疗不系统;③穿透性溃疡;④特殊性溃疡 (胃泌素瘤⑤某些疾病或药物影响药物吸收或效价减低;⑥误 诊;⑦不良诱因存在(吸烟、酗酒、激素或者NSAID药、精神应激等)。
[多选题]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是
门脉高压症
肝淋巴液回流障碍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解析:(1) 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肝硬化时肝细胞功能障碍,使白蛋白的合成显著减少,从而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在门脉高压因素的参与下,部分血浆从门脉血管内渗至腹腔内而形成腹水。一般认为血浆白蛋白<30g/L为一临界数值,白蛋白<30g/L时常发生腹水。(2) 门脉压力增高:现已明确,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肝内血管阻塞,导致门脉压力增高,再加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这一因素,使门脉系统内的流体更易渗入腹腔内。(3) 淋巴漏出增加:肝硬化时的再生结节可引起窦后性肝静脉阻塞,导致肝淋巴排泄障碍而压力增高,致使淋巴漏出增加,某些淋巴液无疑会进入腹腔而引起腹水。于手术中可见淋巴液从肝门淋巴丛以及肝包膜下淋巴管漏出,并发现胸导管明显增粗,有时可相当于锁骨下静脉口径。另外,有人发现淋巴管的外引流可使肝脏缩小、腹水减少、脾内压力降低及曲张静脉出血停止。因此,有人指出腹水的形成与淋巴液产生过度与引流不足有关。故ABC正确。
[多选题]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中,较常见的是
自发性低血糖症
红细胞增多症
[单选题]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提示( )
邪在半表半里
[多选题]目前所了解的GIST发生的分子基础是
c-kit基因突变是GIST发病机制的核心环节
PDGFRα基因突变对c-kit野生型GIST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GIST发生的分子基础包括c-kit基因突变是GIST发病机制的核心环节,PDGFRα基因突变对c-kit野生型GIST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故选:AC。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突变的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PDGFRA)基因驱动;组织学上多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或多形性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弥漫状图像,免疫组化检测通常为CD117或DOG-1表达阳性?
[多选题]大肠癌常见的组织细胞学类型有
黏液癌
腺癌
未分化癌
解析:结肠癌按组织学可分为三种类型1.腺癌 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2.粘液癌 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3.未分化癌 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单选题]寸口脉,右手关所候脏腑是( )
脾胃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gd48z1.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