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由CM或VLDL转化而来

B

题目:患者,女,39岁,发现皮肤黄色斑块10年,胸闷2年,反复发作胸痛1年。心电图检查示心肌缺血。血压138/90mmHg,心率74次/分,节律齐,无心脏杂音。双侧上眼睑有扁平黄色瘤,手指、足跟肌腱处见结节状黄色瘤,两眼有明显的角膜弓。血脂测定结果为:TC12.3mmol/L,TG1.5mmol/L,HDLC1.2mmol/L,LDL8.0mmol/L。其母亲有冠心病,父亲有高血压,兄妹中一个有胆固醇增高

解析: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血浆中LDL的来源有两条途径:①主要途径是由VLDL异化代谢转变而来;②次要途径是肝合成后直接分泌到血液中。LDL的降解是经LDL受体途径进行代谢,细胞膜表面的被覆陷窝是LDL受体存在部位,即LDL中的ApoB100被受体识别,将LDL结合到受体上陷窝内,其后再与膜分离形成内吞泡,在内吞泡内经膜H+-ATPase作用,pH降低变酸,LDL与受体分离并与溶酶体融合后,再经酶水解产生胆固醇进入运输小泡体,或者又经ACAT作用再酯化而蓄积。血浆中65%-70%的LDL是依赖LDL受体清除,少部分(约1/3)被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壁)摄取异化。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CK存在于 ( )
  • 脑组织

    骨骼肌

    心肌

  • 解析:主要用心肌梗死诊断,CK升高幅度较AST和LDH都大,且出现早,2~4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到高峰,2~4天恢复到正常。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和预后估计。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肌肉损伤或手术后、脑血管疾病、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肺梗塞等。CK存在于:1. 脑组织 2. 骨骼肌 3. 心肌

  • [单选题]沉淀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价取决于抗原的分子量,一般说来,抗原的分子量与结合价的关系是 ( )
  • 抗原分子量越大,结合价越大


  • [多选题]寄生于人眼部的线虫有 ( )
  • 结膜吸吮线虫

    旋盘尾丝虫

    罗阿丝虫


  •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是免疫缺陷病的特征( )
  • 常可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


  • [单选题]下列哪种血液成分中含因子Ⅹ和Ⅷ ( )
  • 硫酸钡吸附血浆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gddl09.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正高) 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2)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6) 病案信息技术(士)(代码:111) 住院医师规培(超声医学科)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 中医临床三基(药师) 核医学技师 护理学专业知识 放射医学(士)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