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22~24℃
D
题目:新生儿病室的适宜温度是
解析:新生儿病室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5%~65%。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社区健康护理的特点是侧重于
社区的环境和群体的健康
[多选题]进行人工喂养时正确的做法是
按需喂养
根据月龄选择奶嘴
奶粉需现用现配
两顿奶之间需喂适量温开水以补充水分
解析:调制的配方奶粉,根据患儿的需要可浓可稀,故选ABDE。
[单选题]关于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错误的是
小儿3岁时脑的发育与成人无区别
解析:小儿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相似,脑表面有主要沟回,但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儿童脑的发育是一个连续动态的成熟过程。在胎儿期神经系统最先开始发育,出生时的新生儿大脑重量约370g,占体重的10%~12%,大脑表面已有较浅而宽的沟回,发育不完善,脑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灰质和白质的分界不明显。生后3个月时神经纤维髓鞘逐渐形成,但神经活动不稳定,皮层下中枢兴奋性较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慢且易于泛化,表现出肌肉张力较高,常出现无意识的手足徐动。婴幼儿时期遇到强刺激时易发生昏睡或惊厥。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发育逐渐成熟与复杂化。儿童1岁时完成脑发育的50%、3岁时完成脑发育的75%、6岁时完成脑发育的90%,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儿童脑耗氧量占机体总耗氧量的50%,而成人为20%,所以儿童对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差。
儿童出生时脊髓约重2~6g,结构已较完善,功能基本成熟,2岁时其结构接近成人。脊髓的结构发育与脊柱的发育相对不平衡,胎儿3个月时两者等长,新生儿脊髓下端在第2腰椎下缘,。脊髓的功能发育与运动发展相平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的功能不断完善,运动功能更加成熟。
[多选题]小儿前囟饱满,常见的原因是( )
颅内压升高
脑积水
解析:前囟饱满隆起,表明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膜炎和脑积水等患儿。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膜炎和脑积水。许多颅内疾病,诸如脑外伤、炎症、肿瘤、血管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由于肿块、血肿等占据了颅腔中一定位置,再加上继发的脑水肿或脑积水,而颅腔容积又固定不变,于是颅内压随之升高,导致颅内压增高。
[单选题]在卵黄囊上形成许多血岛,其间的细胞分化为原始的血细胞,此期为
胚胎期造血
解析:在胚胎第3周开始出现卵黄囊造血,之后在中胚叶组织中出现广泛的原始造血成分。
[单选题]患儿,1岁,2周前患麻疹,发热7天,体温39℃,咳嗽,气促,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啰音。PPD(+++)。胸部X线片:双肺见分布均匀、大小一致、密度一致的粟粒状阴影。可能的诊断是( )
麻疹合并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解析: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胸部X线摄片常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早期的粟粒状阴影,弥补于两侧肺野,肺部CT扫描可见肺影显示大小(1—3mm)、密度(中度)、分布(全肺)一致阴影、部分病灶有融合。
[单选题]患儿,4岁。发热1d,头痛、呕吐2h。查体可见皮肤有出血点,脑膜刺激征阳性。小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化脓性脑膜炎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暴发型:患儿起病急,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等,脑膜刺激征阳性。皮肤迅速出现出血点或瘀斑、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行性休克的症状,治疗若不及时24小时内死亡。根据发热头痛、呕吐,皮肤有出血点,脑膜刺激征阳性,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化脓性脑膜炎。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措施”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皮肤受累部位的特点是( )
按之似硬橡皮样
解析:硬肿症皮下脂肪韧度诊断分度 Ⅰ度:皮下脂肪稍硬,肤色轻度发红;Ⅱ度:水肿较明显,皮下脂肪弹性基本消失,肤色稍暗红;Ⅲ度:水肿明显,皮下脂肪弹性消失,似橡皮样坚硬,肤色暗红。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gq0wm.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