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中夹有食物残渣

A

题目:吐血的特有症状为(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单位从1980年起对职工心脏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在1980年每位职工填写了一份关于体育锻炼的调查表,然后对其随访直至1999年。研究者发现:对于调查表中填有每天有规律地锻炼30分钟的职工,在总共4000个观察人年中发生心脏病50例,而锻炼没有规律的职工,在总共3000个观察人年中发生心脏病200例。这种研究属于( )
  • 前瞻性队列研究


  • [单选题]"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 )
  • 假寒证用寒药


  • [单选题]验证病因假设论证强度最高的流行病学方法是( )
  •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 解析:本题的主要考试要点为实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该方法的优点。本题中,C不是流行病学方法,A、B、D是观察性流行病学。相比于其他流行病学方法,实验流行病学方法随机分组,暴露因素有人为控制,而且是前瞻性研究,偏倚较小,所以在病因研究中有较高的论证强度。

  • [单选题]不须予以隔离治疗的疾病病人是( )
  • 痢疾病人


  • [单选题]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 解析:本题考点为混杂偏倚产生的原因及效应。混杂偏倚是混杂因素在比较组间分布不均时产生的。在设计阶段认识到混杂因素,通过限制、匹配、随机化等方法加以控制则可以避免混杂偏倚,故A不正确。混杂因素不是特定的某些因素,也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可能与研究结局相关的因素,只是在研究中不再关注这类因素的效应。因此B、E不正确。若暴露因素与结局存在直接关联和间接关联的因果联结方式,则混杂因素引起的间接关联会歪曲直接关联的效应,因此C不正确。多元分析的原理即是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变化后,其中一个因素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结局变量变化的大小。因此,在多元分析模型中,纳入模型的自变量(暴露因素或混杂因素)的效应均能估计出来,D正确。

  • [单选题]比较两个率时,不需要进行率的标准化的情况有( )
  • 内部构成相同


  • [单选题]作配对t检验的前提条件是
  • 两组数据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


  • [单选题]在现况调查中,某些调查对象由于隐私而不愿如实汇报个人信息,这时的偏倚是( )
  • 报告偏倚


  • [多选题]阴阳属性的特征包括( )
  • 普遍性

    抽象性

    相对性

    可分性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j1pjgl.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中医全科学(正高) 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正高) 风湿病(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副高) 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3) 整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4)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8) 主管中药师(代码:367) 营养(士)(代码:108)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眼科)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