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是否主动对研究对象施加干预措施

C

题目: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根本区别为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母乳喂养”项目中,婴幼儿的母亲应属于目标人群中的
  • 一级目标人群

  • 解析:一级目标人群:期望改变不良健康行为,采用所建议的健康行为的传播对象称为一级目标人群。

  • [单选题]某地有20万人口,1998年全死因死亡2000人,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人为男性。该地1998年粗死亡率为
  • 10/1000

  • 解析:2000/20万=10/1000。

  • [单选题]人体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许多疾病,在分子流行病学中用易感性标志来测量人体自身因素的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暴露前已经存在的可测量遗传性标志

  • 解析:易感性标志不是发病标志,是发病前就存在的。

  • [单选题]表达某地两年几种疾病的患病率可选用的统计图为
  • 直条图


  • [单选题]我国最近的《职业病防治法》是哪年颁布的( )
  • 2002年


  • [单选题]健康信念理论模式核心概念是相关疾病
  • 威胁知觉和行为评估

  • 解析:健康信念理论模式的核心概念是相关疾病威胁知觉和行为评估,前者依赖于疾病易感性和疾病后果严重性的认识,后者包括行为改变的有效性,行为改变的投入与收益,及行为实施的障碍等评估,故答案是B。

  • [单选题]噪声所致听力曲线图上的V形下陷常发生在
  • 3000~6000Hz

  • 解析:高频听力下降(特别是在3000~6000Hz)是噪声性耳聋的早期特征。对其发生的可能原因有几种解释:①认为耳蜗接受高频声的细胞纤毛较少且集中于基底部,而接受低频声的细胞纤毛较多且分布广泛,初期受损伤的是耳蜗基底部,故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②认为螺旋板在感受4000Hz的部位血循环较差,且血管有一狭窄区,易受淋巴振动的冲击而引起损伤,3个听小骨对高频声波所起的缓冲作用较小,故高频部分首先受损;③共振学说:外耳道平均长度2.5cm,根据物理学原理,对于一端封闭的管腔,波长是其4倍的声波能引起最佳共振作用,对于人耳,这一长度相当于10cm,3000Hz声音的波长为11.40cm,因此,能引起共振的频率介于3000~4000Hz之间。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j1q041.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内科(正高) 妇产科(正高) 精神病学(副高) 核医学技术(副高) 核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5) 职业卫生主治医师(代码:363) 中医耳鼻喉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7) 理化检验技术(士)(代码:109) 住院医师规培(儿外科) 全科主治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