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潜伏期大多为4~7天,刺激患儿易引起痉挛发作
A
题目:关于新生儿破伤风的特点,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解析:潜伏期大多数为4~7天发病。发病越早,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起病初期,患儿烦躁不安,张口及吸吮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口角外牵,出现苦笑面容,此为本病主要特征。继而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阵发性痉挛,间歇期肌强直继续存在,轻微刺激(强光、声音、针刺等)均可引起痉挛发作。痉挛发作时神志清醒是本病的特点。早期多不发热,病情加重时,出现呼吸肌、喉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青紫、窒息;膀胱和直肠括约肌痉挛,导致尿潴留和便秘,常合并肺部感染。可因缺氧、窒息死亡。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抑制铁吸收的是
茶
[单选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的疾病
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病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小儿脑肿瘤的特点
恶性肿瘤占第1位
解析:颅内肿瘤发病率相当高,但在小儿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
[单选题]5岁男孩,高热、头痛、呕吐2天,昏迷1天,2天前曾排稀便数次,无脓血,皮疹(-),心肺(-),脑膜刺激征(+),双侧巴氏征(+),大便常规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6×109/L,N 30%,L 80%。最可能的诊断是
病毒性脑炎
[多选题]体内发育最快的免疫球蛋白是()。
IgM
解析:答案:A
[单选题]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理特征是
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
解析:A。缺氧及混合性酸中毒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掖体漏出,肺间质水肿和纤维蛋白沉着于肺泡内表面形成嗜伊红透明膜,使气体弥散障碍,加重缺氧和酸中毒,进而抑制PS合成,形成恶性循环。
[单选题]肠原形紫绀病史中可问及哪些不当饮食史()
腌制食品
[多选题]儿童多动症临床特点是
活动过度
情绪不稳
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成绩落后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jpnp1n.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