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半小时

A

题目:神经毒致伤的表现为伤口局部出现麻木,知觉丧失,或仅有轻微痒感。伤口红肿不明显,出血不多,约在伤后( )后,出现头昏、嗜睡、恶心、呕吐及乏力。

解析:神经毒致伤的表现为伤口局部出现麻木,知觉丧失,或仅有轻微痒感。伤口红肿不明显,出血不多,约在伤后半小时后,出现头昏、嗜睡、恶心、呕吐及乏力。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胸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冷者,可见于
  • 厥心痛

  • 解析:胸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冷者,多因心脉急骤闭塞所致,可见于厥心痛(真心痛)等病。故选B。

  • [单选题]对吸烟人群进行肺癌筛查属于
  • 第二级预防

  • 解析: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或者临床前期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为防止或者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筛查是早期发现疾病的主要方法。

  • [单选题]关于荨麻疹的病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精神因素不可引起

  • 解析:荨麻疹病因复杂,常见病因包括食物、吸入物、接触物、药物、体内感染病灶、物理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改变等。故选D。

  • [单选题]以下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 )。
  • 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 解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①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②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③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④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⑤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⑥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 [多选题]常用的疾病统计指标有( )
  • 发病率

    患病率

    罹患率

    病死率


  • [单选题]脑梗死临床表现中,不应有的症状或体征
  • 脑膜刺激征

  • 解析:这道题选E,脑膜刺激征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

  • [单选题]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多见于
  • 外感瘟疫

  • 解析: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称“积粉苔”,常见于外感瘟疫和内痈等病,因外感秽浊不正之气与热毒相结而成。

  • [单选题]女,39岁。呕血、黑便1天。既往肝炎病史20年,查体: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腹膨隆,脾肋下8cm,腹水征(+)。需要立即实施的措施中不包括的是
  • 开腹探查止血

  • 解析:患者初步诊断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对于有黄疸、大量腹水、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Child-Pugh C级)发生大出血,如果进行外科手术,死亡率可达60%~70%,对此类病人应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包括: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②药物止血:尽早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生长抑素、奥曲肽、血管加压素等;③内镜治疗;④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⑤经颈静脉肝内门一体分流术(TIPS)。本例患者黄疸、大量腹水,故应进行非手术治疗,开腹探查止血死亡率高,目前多不采用。

  • [单选题]某村卫生室私自从“不法药贩”处购入药品用于患者的治疗,险些造成患者死亡。事发后,经有关部门调查检测,认定该药品为假药。该认定依据的事实是
  • 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

  • 解析:《药事管理法规》第四十八条: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假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①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②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①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②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③变质的;④被污染的;⑤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⑥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k18pz.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妇产科护理(正高) 神经外科学(副高) 口腔正畸学(副高) 微生物检验技术(副高) 妇产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0) 妇幼保健主治医师(代码:364)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6) 广东药学专业初级 住院医师规培(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规培(预防医学科)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