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向患者解释嗅到粪便气味的原因

E

题目:患者,女,63岁,因吞咽时胸骨后疼痛2个月来院就诊,目前仅能进半流质食物。经诊断为食管癌,对该患者行胃肠造瘘术,其术后护理措施不包括

解析:对于食管癌后期出现食管完全阻塞,而又不能手术切除癌肿的患者,实施胃造瘘术是解决进食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胃造瘘术:在腹部切口,进入腹腔后切开胃前壁,置入一根橡胶管。手术72小时后,胃与腹壁的腹膜开始粘连,即可由导管小心灌食。灌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①饮食准备:患者及家属学会选择合适的食物及配制方法。通常一天需要2000~2500ml流质饮食,每3~4小时灌食一次,每次300~500ml,可灌入牛奶、蛋花、果汁、米汤、肉末汤等。备用的饮食存放在冰箱内,灌食前取出,放在热水中加热到与体温相同的温度。②用物准备及灌食的环境:治疗盘上放置灌食物品,包括灌食器、温水、导管、纱布、橡皮筋。患者取半卧位。如果患者不能适应这种摄食方式,可用屏风围挡。灌食前评估患者肠蠕动状况,以便决定灌入量。③灌食操作:a.将导管一端接在瘘口内的管子上,另一端连接灌食器;b.将食物放入灌食器,借重力作用使食物缓慢流入胃内,进食过程中需防止气体进入胃内;c.借助灌食器的高度或卡压管子来调节进食的流速,速度勿过快,每次勿灌食过多;d.灌完后用20~30ml温水冲洗导管以免残留食物,凝固阻塞,保持管内清洁,减少细菌滋生;e.取下灌食器,将瘘口内管子折曲,纱布包裹,用橡皮筋绑紧,再适当固定在腹壁上。④胃造瘘管处理:灌食初期胃造瘘管可数天更换一次,管子只要求清洁,不需无菌。几个星期后也可以拔去管子,在灌食前插入导管即可。⑤胃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每次灌食后用温水拭净皮肤,必要时在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以减少胃液对皮肤的刺激。结肠代食管术后患者常嗅到粪便气味,胃肠造瘘术后不会嗅到粪臭味。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护士在调查中发现,在独生子女中引起畏食的常见原因是
  • 精神因素

  • 解析:畏食是指食欲降低和食量减少,目前患儿出现畏食的情况多数是精神原因。

  • [单选题]支气管扩张病人若住在普通病房,其床位安置在
  • 下风向

  • 解析:支气管扩张病人应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受凉及刺激性气体吸入,而把病人病床安排在窗边或门边,极有可能使病人出现反复肺部感染(AB错)。把病人安排在避风角,不利于病人进行适当的呼吸运动锻炼,环境通气不畅极有可能使病人病情加重(E错)。用屏风隔开病人,有可能造成同室病人感染(D错)。把病人安排在下风向,有效避免受凉及刺激性气体吸入,下风向的病人感染他人的概率小(C对)。

  • [单选题]关于女性各阶段的生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绝经过渡期的突出表现为卵巢功能逐渐衰退

  • 解析:儿童期有卵泡发育,但不排卵;月经来潮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标志着性功能成熟;生育期是卵巢生殖内分泌功能最旺的时期;绝经过渡期一般为4~5年。

  • [单选题]气胸行闭式胸膜腔引流时,导管应安放在
  • 第二肋间锁骨中线

  • 解析:胸膜腔闭式引流积液,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引流积气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第3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积聚的最低位。

  • [单选题]有关护士仪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姿态应体现护士高傲的品质

  • 解析:护士仪表应大方,可化淡装,举止端庄,2、工作服内衣领不可过高(夏装不得露出工作衣领外,冬天不得有帽、大翻领)。颜色反差不可过于明显,自己的衣、裤、裙不得超露出工作服、工作裤的底边,按要求佩戴燕帽或圆帽,每个护士上班必须佩戴胸牌,胸牌要干净、整洁、无破损,照片完整清晰。临床护士上班时应穿规定的护士鞋,护士的步速快、步幅小而均匀,紧急情况时快步走。故D答案存在护士的姿态不是高傲的。

  • [单选题]1岁婴儿因发热、呕吐、惊厥来诊,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本病最易出现的并发症是
  • 感染性休克

  • 解析: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是由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菌引起的脑脊膜化脓性炎症,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性休克(B对)。也可出现脑疝、脑积水、脑室管膜炎等并发症,当病变累及脑实质时,则会出现智力低下等(ABCE错)。

  • [单选题]肿瘤性发热常见热型为
  • 不规则热


  • 本文链接:https://www.51zkzj.com/note/k58zj.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血液病(正高) 中医全科学(正高) 外科护理(副高)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主治医师(代码:313) 公卫主治医师(代码:362)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 住院医师规培(耳鼻咽喉科) 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 公卫医师定期考核 医学临床三基(医技)
    推荐阅读
    @2019-2027 自学库 www.51zkzj.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